《孔子》是一部2010年的传记历史片,由胡玫执导,周润发、周迅、陈建斌领衔主演,任泉、陆毅、姚橹等主演。今天我们在这给大伙整理了一些观看孔子电影的个人观后感作文,大家一块儿看看吧!
观看孔子电影的个人观后感作文1
日前学校组织同学们观看了电影《孔子》,我看完之后心中有一股说不出的滋味,深深地被震惊了,对孔夫子的伦理道德有了更深一层的认知。
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和礼,其主要内容是仁者爱人和克己复礼,而我却觉得孔子思想里包含了仁、义、礼、智、信等精神。孔子出身于当时一个小诸侯国鲁国的没落贵族家庭,为社会的混乱情形而忧心忡忡,他以超越年代的思想和智慧来影响春秋诸国的历史进程。
当孔子看到当权者只了解用酷刑来统治人民的时候,他不考虑我们的危险依旧提出了废除活人殉葬规范。这在当时是十分危险的,这不可以不体现出他的仁爱之心。而当子路将漆思弓救到他的家时,他表现的是那样镇定,没一丝畏惧,这又是他大义的体现。当孔子被迫离开鲁国开始周游列国时,他1、站来到了卫国。卫国南子问孔子:夫子常说,仁者爱人。不知夫子的这个人,包不包括像我如此名声不好的女性?
这个时候孔子无语,但是从他恭敬和淡定的表情当中,我解析出了《论语》当中的一句话:君子尊贤而容众,南子又问绝代佳人,君子好逑,请问夫子的意思是?孔子答曰:这首诗的意思就是:君子好美,但求之以礼。南子又问:诗经三百首,大多都是在讲男女之间的情爱,夫子又该如何讲解?孔子答曰:诗经三百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情思深深,但无邪念!
面对孔子的圣德,最后南子恭恭敬敬道出了如此的话:世人或许容易理解孔子的痛苦,但未必能领会到孔子在痛苦中所领悟的境界!可见孔子的君子之礼是博大的。不管他们是什么人。在夹谷会盟上,孔子以不战而驱齐国数万之众,不能不佩服孔子的智慧。这也让我重新认识了孔子。当季氏将亡之时,他终于了解了孔子的真确,他决定将孔子请回鲁国,这就是孔子身上的信。
在周游列国路上,他颠沛流离、风餐露宿,受尽磨难。在逃离齐国时接淅而行,在鲁国分不到祭肉,在陈蔡被围差点饿死,在宋国差点被树砸死他却荣辱不惊,为了理想中的仁礼之国,像永不停息的日月星辰一样自强不息,这不正是大家今天应该继承和发扬光大的精神吗!
在两千多年后的今天,大家有了优越的生活环境,好的学习条件,更应树立远大理想,坚定信念,不畏艰难,脚踏实地地向着理想进发。
观看孔子电影的个人观后感作文2
影片《孔子》,我看了不止一遍,并非由于它不好懂,而是由于它让我感动了。《孔子》从视听出发,达到了心灵的感动与震惊,渲染了当时那种气派环境。当然,我也需要承认,影片中也有一些不足之处。虽然尽量的穿插了孔子的一些名言,也借用了其他人的,但是不免给人牵强之感;故事是讲到了,但是不精彩,情节片段之间缺少非常不错的衔接;步伐缓慢,人物讲话平淡呆板,没灵气。或许是自己太不习惯文言文的原故,加之中间有篡改历史的情节,感觉有的别扭。
由于这是电影,只有短短的两个小时时间,要将孔子的一生表现出来,实属不容易。所以大体上而言,它还是成功的。
第一,感触最深的便是影片将尊师重道之风表现得淋漓精致,真是值得今天的大家认真学习啊!古今对照,让人汗颜。古人需拜师求艺,学生自当十分尊敬老师,也会刻苦学艺。师生情谊真切深厚。孔子落魄流亡,学生依旧紧紧追随,伴其左右;子路至死不忘师之教诲,扶正官帽;颜回不畏艰险地保护书籍,为之捐躯。我哭了,且不说修改了历史,不说两人的行为有的迂腐,却将他们变得崇高而又伟大,使其境界得以升华。
第二是孔子回乡后的那深情一拜,鲁国啊,爸爸妈妈之邦,养我之土,我终于回来了。我又哭了,为什么影片要将其渲染得这样具备悲剧色彩?我不知道为何就不可以用孔子推行的礼乐来治理天下呢?我也同样追慕那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淳朴民风。男守本分,女有归宿,老有所依,子有所养。的大同世界。老吾老与人之老,幼吾幼与人之幼。讲得多好啊!
颜回说,孔子错在将全部理想都寄托在鲁君身上。我不敢苟同。我感觉自己也错了,如孔子般太理想主义了,没可以勇敢地面对现实,而是将期望打造在一个美好的伟大的理想之中。可是无论如何依然不可以放弃对美好社会的向往与追求,依旧期望可以通过健全个人道德,而不是通过严格的法律来治理国家。孔子觉得拿法来治国,是大家出于无奈才做的,大家不犯法是由于害怕法律,并非出于真的的自我约束。
然而有一天,我无意在书上看到这是一种鲜明的道德泛政治化倾向。调节伦理关系,要诉诸大家的道德自觉,但并不是每人都能达到高度的道德自觉,即便一个有高度道德自觉的人,也未必都能自动的表现出道德自觉。
在子见南子一节中,面对巨大的魅惑,孔子的眼神和身体也有颤动,他是圣人,作为一般人,怎么样能向孔子那样坚守我们的信念。何况做君子是何其不容易,像孔子那样,会遭小人的算计与嫉妒,也会被世人误解。无怪南子一句“世人只知晓夫子的痛苦,有哪个又能领会夫子在痛苦中领悟的境界呢?便称其为知己了。显然,仅仅依赖道德来协调社会关系并不可以非常不错地解决问题。过于抬高道德,将发现无力控制社会秩序的尴尬局面。如此的行政观念和伦理价值意识等都与当时和现代社会不相适应。
其实,无论是古时候还是今天,有多少人是像鲁君那样装点疯,卖点傻充当一个见风使舵者呢,又有多少人依旧能像孔子那样一生坚守我们的理想呢?不可以改变世界,就改变我们的内心吧有空看看《孔子》,读读《论语》吧,充实自己,内心的强大可以解决生命中不少不少的遗憾。
观看孔子电影的个人观后感作文3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这是2500多年前的著名思想家孔子的一句家喻户晓的句子。告诫大家要选择身边的好的并且学习,选择坏的去改正。
从小就听说过古时候有个非常聪明的人,到了初中,学习到了他的一些名言,并对他知道一些,他是一个出生平凡的草民,他是个爱国爱民的匹夫,他是个拥有崇高思想的政治家,他名叫孔丘,但被大伙熟知的是孔子这个称号。今天,大家看了史诗电影《孔子》,我开始有点知道孔子推崇的思想了,那就是“仁爱”,即所有都要以爱人为中心,如此可以让世界充满爱,充满期望,使大家愈加和谐,那样社会就会进步。正如亚圣孟子所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所以可以看得出“仁爱”有益于国家进步。
片中由周润发扮演的孔子,一生追求礼乐仁和,一次他为了不让一孩子陪葬,与众医生唇枪舌战,还非常幽默的说出了一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引得众人发笑,成功救了孩子。我感觉,孔子在面对众人的挑战下,依旧沉着稳定,言辞幽默有理,让我钦佩不已,同时也看感受到了他的仁和。在鲁国确被权势驱逐,颠沛流离十几年,这几年间,他并没放弃我们的理想,而是到各国游说实行礼治,这正是大家所需要学习的不屈不饶的精神,为了我们的理想而奋斗,也正是大家青少年的斗志。
可是当时正值春秋时期,社会的动荡,大国吞并小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当中,君王只想着如何打仗,百姓只想着如何活下去,试想下,假如你活在当时,会有空去同意什么仁爱之道吗,不太可能吧,我下顿饭能否吃饱都是问题,还有那闲工夫去追求礼乐仁和,我爱他人,有哪个来爱我,来解决我的温饱吗?所以,孔子及其弟子的说教并没被人们同意。于是一行人周游各国十几年后回到母国鲁国,决定不参与国事,从此传道授业,并且着书,后人则有由于书而理解他的,也有由于书而误解他的。我感觉施仁政其实是大概的,由于人之初,性本善的原故,可是俗人却由于欲望,而产生的邪恶念头推进着人类走向灭亡,走向腐败。
孔子当然也会有痛心的时候,当我看到颜回为了把书从冰水中拿回来,最后淹死时。我感觉鼻子酸酸的,不言而喻孔子当时是多么的伤心,看着我们的徒弟为了拿回书被冰水淹死,却不可以挽救的心情,可以说是绝望到了极点。可是大家也能看出他的弟子们对他的尊重,还有子路战死沙场,可以说子路是孔子的大弟子,听闻了他的死讯,他能不伤心吗?
可是也可以看出其弟子作为大将的忠心耿耿。“世人或许比较容易知道夫子的痛苦,可是未必能领会夫子在痛苦中所领悟到的境界!”子路留下了这句意味深远的话,我觉得是说大家还是不懂在痛苦中领会到哲理,可能大家真的需要去好好领会。
虽然礼乐仁和没达成,可是孔子的思想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到今天儒学广受世界欢迎。是位了不起的思想教育家,学者。是他把教育普及化,是他创立了儒家学说,也是他给大家上了“仁爱”这一课。
观看孔子电影的个人观后感作文4
我听母亲说银谷影城正在热播电影《孔子》,我立刻手舞足蹈起来。母亲见我这么兴高采烈,便答应带我去看这个电影。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出生于公元前五世纪。他学问渊博,是一个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整个电影讲述的是孔子周游列国的故事。孔子在周游列国时先后去过卫国、蔡国、齐国、郑国等国家。
孔子本来在他的家乡鲁国享有非常高的官职—司寇,他倡导用礼仪治国,让国家富强,不一样意连绵的战乱,耗费钱粮,如此才能使天下太平,百姓过上安居乐业的美好生活。可是他这种理念当时并没被鲁国国君采纳。虽然如此,孔子还是在鲁国废除去一种不文明的行为——“殉葬”。古时候,每一个有钱的主人,手下都会有一些奴隶,而主人过世后,他的奴隶就会一个不剩的拉去陪葬,看到这残忍的一幕,让人心惊胆颤。有一次,一个大臣的爸爸死了,他的一个小奴逃到了孔子家里,哆哆嗦嗦地说了实情。2、天上朝,孔子带来了了这个小奴,国君愤愤地说:“你如何能不告知我,私自收下这个小奴呢?”这个时候,一位朝中大臣对孔子说:“奴隶陪葬是一种礼节,你是不可以收留的。”孔子不慌不忙地说:“过世的人也是你最要好的朋友,那你为何不去陪葬呢?”一下子说得这位大臣瞠目结舌。但孔子最后还是被鲁君赶出了鲁国。
孔子离开鲁国后,先后周游了不少国家,都没得到重用。这个时候,鲁君派人请孔子回国,孔子经三思后赞同了。但在返程的路上,让人感动的一幕发生了。当他们的马车行驶在冰冻河面上时,冰面忽然崩裂了,书简掉到了河水里,孔子最喜欢的学生颜回知晓这部分书简是孔子的全部心血,所以不考虑自己安危跳进冰水,救出了这部分书,而他却被冰冷的河水冻死了。看到这个时候,我差点眼泪夺眶而出。
孔子周游列国14年,终于在68岁时回到了鲁国,专心讲学,最后在73岁时因病过世。孔子的精神影响了世世代代的中国人,他那不因艰难而退缩的的品格深受大家敬佩,大家应该无时无刻怀念他,无时无刻学习他。
观看孔子电影的个人观后感作文5
在看《孔子》这部片子前,我已多次听说过它。可从来也没去看过它,总觉着它可能会是一部无趣的教育片。我难以想象,作为开启了枪战片、赌片等种类片先河,成为香港“暴力美学”风格电影代表人物的周润发饰演的孔子会是什么样的一个孔子。
影片正式开始,孔子自牛车上走下,步入宫殿,当特写镜头到达正在殿外行着跪礼的孔子脸上时,我的脑中不禁浮现出那个头戴黑礼帽、一身黑大衣、围着白围巾、风流潇洒的许文强。我不曾看过《上海滩》,也不知道《上海滩》的剧情,但我却知晓剧中有个显尽了民国上海滩独有魔力与腔调的“许文强”。而周润发的“强哥”形象也是多年来他在我脑中最深刻的形象。
但日渐地,伴随电影剧情的进步,“强哥”的形象在我脑中日渐淡去,一个活灵活现、有血有肉、情感丰富的孔子出目前我眼前。当他被罢黜,被迫离开鲁国,他难过、颓丧;当他周游列国,他也会思念故乡;颜回溺水而亡、子路战死,他悲痛不已……他不再只是教科书上那冷冰冰的只能各种“曰”的圣人,他是个与大家一样有着喜怒哀乐的人。可能有人说如此的孔子就变成了一个一般人,但你不可以不承认它也让大家看到了一个愈加鲜活、有血有肉的孔子。
片中颜回落入冰湖,为救书而死,虽然这实在让我感到有的不值,但这是他的选择,也并不影响我为之感动,震惊。明确的画面,恰到好处的配乐,夫子的焦急无奈、悲痛呼喊,颜回一次又一次固执地潜入水中及他最后沉入水底时手中依旧紧紧抱着的竹简,这所有都让我感到震惊与心痛。
子路临危出仕,孔子担忧不已,谆谆告诫。子路战死卫国,却宁死不屈,就是死,他也记得夫子教诲,冠帽要堂堂正正。他扶正冠帽后,即被敌军多枪暗杀,那倒下的身躯让我潸然泪下。
公元前四百八十四年,孔子结束了长达十几年的漂泊,终于回到了鲁国。不一样于当初大雨中一个人一人驱车离去的孤苦凄凉,现在有数不清的人立于城门迎接孔子回国。紧接着重复了电影一开头的孔子下马车片段,可那个摆设车凳并扶着夫子下车的人,却不再是那个与夫子形影相随、害羞聪慧的颜回,驾车的人也不再是那个爽直勇武的子路。当孔子抛开手杖,行礼下跪那一刻,我不禁有了一种“物是人非每件事休”的感觉。城门还是当初的城门,宫殿还是当初的宫殿,礼还是当初的周礼,行礼的人却不再是当初那个有着一身鸿图抱负,期望可以凭着一己之力改变时局的孔子。
所有都没变,所有又仿佛都变了。
电影最后,是须发全白的孔子安坐于室内,一派淡定从容的场景,窗外风景清幽雅静,与影片刚开始时的场景相呼应。记得影片开始时,孔子说了一句话,“衰老了,很长时间没做梦梦到周公了,礼乐仁和的梦想,只能托付给将来了。”忽然想到,目前的“周公解梦”一说是不是与孔子这句“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做梦梦到周公。”有关系?于是经过一番查阅,它们果然是有关系的。正是由于孔子说了此话,久而久之,后人日渐就把做梦叫做见周公,后来又进步成了周公能解梦。于是有了目前的“周公解梦”。
整部电影,让我欢笑有之,感动有之,更有所考虑,也对大家的至圣先师有了更多知道,而不再仅仅局限于那些“子曰”。虽然很多人批评影片改动了不少史实,但我想作为一部电影,若完全根据史实拍摄,这也就不再是电影,而是纪录片了。
观看孔子电影的个人观后感作文有关文章:
★ 观看电影《孔子》的观后感范本5篇
★ 孔子电影观后感作文
★ 电影孔子观后感作文
★ 《孔子》电影观后感三篇甄选影评
★ 关于孔子的故事个人观后感800字5篇
★ 电影《孔子》观后感800字范本5篇
★ 《孔子》观后感400字范本5篇
★ 孔子电影观后感作文
★ 电影孔子观后感600字
★ 高中二年级电影《孔子》观后感范本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