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简称《说文》,东汉许慎著,是世界上最早的字典之一。创稿于汉和帝永元十二年,至汉安帝建光元年9月,病笃中的许慎遣其子许冲进上,它是中国第一部按部首编排的字典,对文字学影响深远。
许慎依据文字的形体,创立540个部首,将9353字分别归入540部。540部又据形系联归并为14大类,字典正文就按这14大类分为14篇,卷末叙目别为一篇,全书共有15篇。《说文解字》共15卷,其中包括序目1卷。《说文解字》系统地阐述了汉字的造字规律——六书。在造字法上提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的所谓“六书”学说,并在《说文解字叙》里对“六书”做了全方位的、权威性的讲解。从此,“六书”成为专门之学。“六书”不可以单纯的觉得就是造字法,前四种象形、指示、会意、形声是造字法,而转注和假借则为用字法。
许慎所处的年代,古文经与今文经的论争很激烈。今文经的儒生大多觉得当时通行的用隶书书写的经典,都是父子相传,不可怀疑,不可更改的。他们讲解字义不严肃,谬语较多。而古文经的儒生则觉得从孔壁中挖掘出来的用六国文字书写的经典是靠谱的。这场斗争对经学和文字学的兴旺进步是有益的。处于这个年代的许慎,“性淳笃”,且“博学经籍”,并注意研究周秦时的西土文字籀书及“孔壁古文”(又称东土文字),特别着力于小篆和六书,诸如《仓颉》、《博学》、《凡将》、《急救》、《训纂》等字书无不涉猎。由此,他给后来写作《说文解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许慎觉得,有文字而后有五经,今文经学随意讲解文字,是“人用己私,是非无正,巧说邪辞,使天下学者疑。”要纠正今文经的妄说,提升古文经的信度,“理群类,解谬误,晓学者,达神旨”,需要弄懂文字的结构、读音及其意义。他强调,“文字者,经艺之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识古。”并说“本立而道生”。(以上引文见《说文解字后续》)在长期的学习和研究中,许慎搜集到很多的小篆、古文、籀文资料,并且以广博的经学常识为基础,依据六书条例,在从贾逵受古学之时,即着手撰写《说文解字》,历时10年在汉和帝永元十二年(100年)正月草成这部巨著。
许慎在校书过程中,涉猎的典籍广而精深。当时《说文解字》的初稿虽已完成,但为了使用此机会将它补充得愈加健全,迟迟不作定稿。安帝元年初六,即公元119年,全国四十二处地震,灾情极为紧急。皇帝下诏三府,选属下有能力的官员,出补令长,安抚百姓,稳定民心。许慎朴实忠厚,又“能惠利牧养”,故被选受诏到沛国洨县(今安徽固镇)任县令。许慎致力儒学,淡于仕官,在就任县令之前,即称病回故乡万岁里,专心审定《说文解字》。三年后,即公元121年,《说文解字》定稿,遂让其子许冲将稿奉献皇帝。
《说文解字》首次阐发六书内容,并在说解中贯穿了六书原则,为汉字打造了理论体系;首次从汉字系统中总结出540部首,并创立了按部首排列的汉字字典编纂法;保留下来的汉字小篆形体是极为宝贵的文字资料,为后代学者由隶变后的字形直接通向甲骨文、金文的桥梁。改变了周、秦到汉字书的编纂办法,将所收字编成四言、七言韵语的形式,开创了部首编排法,共分为五百四十部。许氏概括了先前的“六书”理论,创造了系统讲解文字之法,是先讲解字义,再剖析形体架构,最后注明读音。剖析字形的办法,是以前字书中没出现过的。《说文解字》对古文字、古文献和古史的研究多做出了要紧贡献。
中小学写作教导、写作素材、出色作文与有奖活动
尽在“智学网”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