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学习方法  各学科学习方法  学科学习方法  脑力开发  演讲与口才  小学学习方法  记忆力  初中学习方法  资讯  英语 

「经济学家名人故事」孙冶方

   日期:2021-01-08     来源:www.dazhixue.com    作者:智学网    浏览:371    评论:0    
核心提示:  早在1956年,孙冶方就提出,社会主义经济也要遵守价值规律。在当时意识形态高于学术形态的中国来讲,政治上的利害关系同学术上

  早在1956年,孙冶方就提出,社会主义经济也要遵守价值规律。在当时意识形态高于学术形态的中国来讲,政治上的利害关系同学术上的是非关系这对矛盾,是学者绕不过去的巨大存在

  孙冶方的一生,有两个颇让后人思索的数字:一个是他从事革命活动而被投入白色牢狱7天;另一个是他从事经济学理论探索而在“文革”中身陷红色囹圄7年。

  孙冶方原名薛萼果,江苏无锡人。他是新中国最早提出要对传统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实行改革的人。现在,改革开放走过30年,中国已经实践的市场经济,恐怕早已超出了孙冶方的想象,但他的理论活动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却是极具发展性的。

  在“中国农村调查”中崭露头脚

  14岁那年,孙冶方考取“无锡县立第一高等小学”。在这里,他遇到了中共最早期的党员张效良。1924年,16岁的薛萼果站在党旗下。

  1925年,在党组织的安排下,孙冶方到苏联中山大学留学。受党内宗派主义和肃反扩大化的影响,他因“江浙同乡会”的莫须有罪名被给予“警告处分”,1930年他几乎是被遣送回国的。1931年,上海地下组织遭到破坏,孙冶方被捕。因为国民党没查到任何证据,孙冶方在被关押7天后,由在上海的无锡同乡钱俊瑞保释出狱。

  钱俊瑞当时在陈翰笙领导下的中国农村经济调查委员会工作。在当年那场有关中国社会性质的讨论中,有共产国际背景的陈翰笙主张从社会调查入手,搞了解中国社会的性质。他所主持的中国农村经济调查委员会,从我们的家乡无锡开始了遍及全国的农村经济调查。透过同学、同乡关系,陈翰笙身边聚集了一批信奉马克思主义的年轻人常识分子,如薛暮桥、钱俊瑞、骆耕漠、徐雪寒、千家驹等,这部分人后来都成为新中国经济学家。

  7天的牢狱,让孙冶方与中共组织失去了联系,中国农村经济调查委员会正好成为他安身立命的场合。他与他的堂哥、后来的著名经济学家薛暮桥一块投入到对中国农村调查的行列。后来,两人一同编辑《中国农村》杂志。后来,薛暮桥回忆:“因为冶方同志读马列主义著作最多,在大家所写出的几十篇论战文章中,他的文章理论水平最高,而且深入浅出,最有说服力。”

  1937年初,孙冶方恢复了党的组织关系,并担任江苏文委书记,在沦陷后的上海拓展抗日工作。但是,因为“江浙同乡会”事件及7天的牢狱之灾,不能不终止上海的工作,直到1944年他才得到了“历史了解”的结论。

  此后,孙冶方的履历一直定格在经济工作上:1949年前女友苏皖区域政府贷管局副局长、华中分局财经委员会副秘书长,1949年后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工业部副部长、国家统计局副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直到1983年他谢世,还依旧有着经济研究所顾问的头衔。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所走过的里程碑,都镌刻着他的痕迹。

  “我是经济学家,不是气象学家”

  对于意识形态高于学术形态的中国来讲,政治上的利害关系同学术上的是非关系这对矛盾,是学者及专家绕不过去的巨大存在。

  早在1956年,孙冶方就提出,社会主义经济也要遵守价值规律。他批评了干社会主义“不惜工本”的“气魄”、不计本钱的做法,提出对社会主义经济的认识,不可以被“资本、收益就是资本主义定义”的政治观念所束缚。

  1958年“大跃进”狂潮中,他批评社会主义基础是自给自足经济的“自然经济论”;批评那种觉得经济过程是可以由人的主观意志和国家的政治权力随意摆布的“唯意志论”;也批评那种把社会主义经济看成像原始社会没交换的实物经济和“无流通论”。

  1962年至1964年,在全国“反修防修”的喧嚣中,孙冶方所发表的一系列学术看法,被陈伯达和康生等党内高层人士目为“修正主义”的典型。1962年六月至八月,陈伯达邀孙冶方天天去《红旗》杂志编辑部参加“座谈会”,康生也几次约他去“座谈”,给他提供“放”的机会,采集他的“修正主义罪证”。他明知这是一个阴谋,仍旧参加。他说:“我无需三不主义,只须有答辩权,允许我反批判就好。帽子一直要戴的,不是戴这顶,就是戴那顶,可是答辩权最要紧。”

  1963年,“高天滚滚寒流急”的反修形势,已使很多的人感受到马上到来的“冬云”而噤若寒蝉时,孙冶方写下了后来被多次批判的《社会主义计划管理体制中的价值指标》一文。他说:“说起来使人难以置信,目前有的经济学家害怕‘收益’范畴,有的像信鬼的人怕鬼那样厉害。”他在报告中毫不禁忌地评论当时被视为修正主义代表人物的利别尔曼的看法,“假如以收益是不是是主要指标作为修正主义的标志,那样利别尔曼的建议倒并不肯定是合乎这个标志的”,这等于是为这个“修正主义者”辩护。批判者们自然抓到了这个“辫子”,一顶“比利别尔曼还利别尔曼”的帽子扣在了他的头上。

  1963年底,在哲学社会科学部一次扩大会议上,孙冶方仍然坚持要发表关于收益问题的演说。他的同事劝他:“外面风声非常紧,你就不要再讲了!”他一甩袖子说:“我是经济学家,不是气象学家。风声?对不起,从没研究过那玩艺儿!”

  1964年,康生、陈伯达给孙冶方戴上了“中国最大的修正主义者”的帽子。有一次他们指定他去参加会议,名曰“讨论”实则批判一篇在他教导下,由几个青年写的有关生产价格的论文。他挺身而出,把火引向自己。他说:“不必批判年青同志,这部分看法是我的。”

  好似唐吉诃德与风车作战,孙冶方迎战的结果是对他的打击一步步升级,直到“文革”开始,1968年四月四日夜间他被带上手铐,关进秦城监狱将来,大家才再不可以够听到他的声音。

  孙冶方长期患肝病,在他入狱后亲大家都觉得他熬不过铁窗岁月;即便有幸熬过去,也比较容易在精神上被关疯。他的同事徐雪寒则坚持觉得,老孙不会疯,他是个有信念的人,他会好好活下来。

  1975年,孙冶方走出秦城监狱。他在车上即对军管代表说:“我也不知晓我为何坐牢,我也不知晓你们为何把我放了,既然你代表组织跟我谈话,那我就谈三点:我一不改志,二不改行,三不改看法。”

中小学写作教导、写作素材、出色作文与有奖活动


尽在“智学网”公众号


 
 
更多>大智教育相关文章

考试报名
推荐图文
推荐大智教育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智学网-大智教育,好的学习方法与技巧指导,我要自学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