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容易见到考试知识点
1.筛选整理信息。总结内容要素,概括中心;剖析结构,理清思路;
2.赏析作品的语言、表达方法,理解文中要紧词汇或句子的含意;
3.剖析、评价人物形象;
4.拓展延伸,创意表达。
二、命题角度
1.整体感知概括故事情节;
2.人物形象剖析概括;
3.语言品味;
4.主旨把握;
5.作品感悟等。
三、语段阅读题答卷总规则
1.先读题干再读文章。读题时注意从题干中找出“题眼”(答卷重点),携带问题读文章;
2.读文章时要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3.筹备作答时,第三细读题目,找准“题眼”;
4.答卷时,具体题目涉及到有关段落,就要对有关段落反复研读;涉及全篇,就要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和思想并做概括。
四、题型及答卷办法
1、概括文章或某一段的主要内容或故事内容常用格式:(时间+地址)+人物+事件
(1)记叙类:需要包含两个要点:
①人物+事件;
②其他要点如:时间(季节、年代)、地址、环境假如有某种特定意义,事件的整体进步状况都应做概括。
注意点:这里的人一般指主人公,因此要分清文章中的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比较取巧的种做法是,看用哪个人物的笔墨多,也可以把题目中所提到的最多次数的人物作为判断主人公的依据,并做互相印证,确保万无一失。
(2)描写类:景物+特点
(3)抒情类:表达了哪种思想感情。
2.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1)以时间推移、空间的转换为线索;
(2)以具体的人、事、物为线索;
(3)以人物的思想感情(或感情的进步变化)为线索。
3.品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命题角度:
(1)对人物描写的具体办法;
(2)概括指出人物的性格特点或对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析(包括作者对人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
从两个方面入手:
(1)通过剖析典型事例来理解人物形象;
(2)通过对人物描写(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肖像描写等)办法的剖析来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多注意直接描写、侧面描写、细则描写。
答卷办法:
(1)对人物描写的具体办法及用途
①外貌描写(包括神态):交代人物身份、地位、处境、经历与心理状况、思想性格等状况;
②语言(对话)和行动(动作)描写:形象生动的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反映了人物的某种性格特点或精神品质(在有些状况下,还推进了情节的进步,具体剖析);
③心理描写: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某种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某种性格或品质。
(2)概括人物性格或评价:
①依据人物身份、职业分类理解;
②依据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细则描写剖析。
办法运用:性格+情趣+思想品质+身份(职业、职务),至少要从不一样角度答两点)。如需要摆出理由和举例,就从原文中概括例子来证明。
4.领会文中的细则描写,用一段话描写(或揣摩)人物此刻的心理活动
办法运用:
掌握角色转换,体验情境。联系前后文,将自己转化为文中人物/事物,置身于选文的情景中,揣摩人物心理活动,紧扣语境展开描写。并注意答卷时的人称角度。
5.环境描写用途(包括社会环境、自然环境)
(1)自然环境:环境特征+渲了某种氛围+烘托了人物的某种心情,推进情节进步。
(2)社会环境:为某种人物活动/故事进步设置了背景。预示人物的某种运势。
6.语言品味与赏析
命题角度:
(1)修辞手法(比喻、排比、拟人)
(2)词汇使用方法(动词、副词、形容词)
(3)描写办法(语言、动作、神态等)
(4)内容上:蕴含了某种生活哲理
从两方面入手:
(1)先评价写作特点、语言特点,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
(2)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看法,与带给你的感受
答卷办法:
(1)辨析句子所运用的修辞及用途。修辞手法的一般用途﹢对象﹢特征
①比喻:形象生动地写了某个人物/事物的某种特征;
②拟人:赋予了主体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更形象地写出了人物/事物的某种特征;
③排比:增强语势,增强文章的步伐感,强调+具体内容;
④夸张:突出了人物/事物的某种特点,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⑤设问:自问自答,引起读者考虑,提升阅读兴趣,强调了+具体内容;
⑥对比:突出了人物/事物的某种特征。
(2)句子的描写手法及用途。写出了人物(对象)+性格(事物)特点
办法运用:描写手法+生动形象写了某种人物(事物)的某种特征。
(3)词汇的理解与赏析:
词汇本意+句子内容(语境)+写出人物(事物)性格怎么样(特征)
7.重点句子内涵
命题角度:
(1)理解句子包含的意思;
(2)理解句子在文章中有哪些用途;
(3)剖析句子所表达的情感(或思想、或人物的个性特点)。
答卷办法:
一般从两方面剖析:内容上从句子表达包含的意思和与主题的关系剖析;
结构上应从总领全文、承上启下、前后照应、为下文作铺垫、推进情节进步、点题、概括上文等用途的角度去剖析。
(1)哲理句:告诉了大家某种道理/让大家领会到了作者的某种情感;
(2)主旨句:抒情议论句,全文概括句:这个句子起到了点题、概括全文、首尾照应+点明中心、升华主题有哪些用途;
(3)过渡句:这个句子起到了承上启下(或引出下文、推进情节)有哪些用途。
8.把握主旨(概括中心思想)
答卷办法:
(1)从题目入手,有些题目也是线索、本身也起到点题有哪些用途;
(2)从重要句子入手,从开头、结尾、过渡、抒情、议论句里找;
(3)概括中心:文章记叙/描写了某人/事,表现了某种精神,表达了某种思想感情,或领悟/领会到了某种道理。
9.写作手法与方法赏析
(1)布局谋篇的方法:如单刀直入、首尾呼应、伏笔照应、设置悬念、详略得当等;
(2)表现手法及用途:如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以小见大、动静相衬、虚实结合、以物喻人;象征、对比、烘托、先抑后扬等。
10.对作品感受(认识、理解)
(1)感受启示题:结合原文谈认识,联系我们的亲身经历谈感受。
答卷模式:看法+认识(道理论据)+事例(事实论据)
(2)合理想象题:有创意但需要与语境和主旨相吻合。
答卷模式:原文含义(作者感情)+现实生活(典型事例)+自己看法(态度)
中小学写作教导、写作素材、出色作文与有奖活动
尽在“智学网”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