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学网整理了关于2024年安徽阜阳阜南县普高招生工作推行策略,期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为做好我县2024年普高招生工作,依据《安徽教育厅关于做好2024年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的公告》(皖教秘基〔2024〕67号)《阜阳教育局关于做好2024年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的公告》(阜教基〔2024〕11号)等文件需要,结合我县实质,拟定本策略。
1、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年代中国特点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方位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稳步推进我县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普高招生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规范改革,坚持标本兼治、问题导向、公平公正、积极稳妥的原则,引导学校全方位推进育人方法改革,着力构建规范有序和监督有力的招生秩序,切实维护好教育生态,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进步,达成高中阶段教育愈加公平更优质进步。
2、招生计划
依据省教育厅、市教育局文件需要,结合我县2024年教育近况和初中毕业人数,今年我县普高计划招收9460人(详见附件1)。2024年全县普高学校招生班级学额不能超越55人,严格预防产生新的大校额、大班额。依据2024年参加中考的毕业生人数、中考分数及普高招生计划,划定全县普高招生最低建档线。
3、招生范围
普高在市教育局统筹下实行属地招生。地处县域(含县级市)的公办普高应在本县域内招生,地处阜城三区的公办普高(含市直)应在阜城三区范围内招生。民办普高招生工作纳入所在地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管理,招生范围与所在地公办普高维持一致,达成同步招生;生源不足的,可由市教育局在辖区内统筹调剂安排招生计划。
4、指标到校政策
2024年我县继续将省级示范高中招生计划高于80%的指标分解到全县各初中学校,按志愿从高分到低分依次录取。不设置省示范高中指标到校生最低录取控制线(但须达到普高招生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和综合素质评价需要)。
1.到校指标原则上依据我县各初中学校实质在籍且就读满三年与报名参加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的毕业年级学生数,按比率切块分配。指标到校生分配见附件2。
2.指标到校生条件:原则上为我县初中学校实质在籍在校且就读满三年与报名参加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应届初中毕业生。
3.未参加我县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的,不能参加我县普高录取。
4.对享受指标到校政策的考生,各中心学校要严把资格审察关,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是第一责任人。符合指标到校条件学生名单,由考生所在毕业学校资格审核无误后,在学校网站、公众号等进行公示(没网站、公众号的需在校园公示栏和学校大门口同时张贴),以同意社会的广泛监督。
5、政策加分
除以下加分政策外,其他政策性加分项目一律取消。同一考生如符合多项加分条件,只取其中最高中一年级项分值加分,不能重复加分。
1.《安徽推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方法》规定的加分对象和标准;
2.烈士子女考生加分政策根据有关规定实行;
3.台湾籍考生在其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基础上增加10分投档;
4.少数民族考生在其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基础上增加5分投档;
5.援疆和援藏职员子女考生,在其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基础上增加10分投档;
6.军人子女考生、公安英烈和因公牺牲伤残警察子女考生、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职员子女考生加分政策按有关规定实行。
6、普高录取
1.招生对象。2024年全县普高招生对象为参加我县2024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应历届初中毕业生。落实随迁子女考试招生政策。随迁子女在流入地报名参加我县普高招生考试并参加录取的,与当地学生实行相同的考试招生政策;我县户籍在市外就读回户籍所在地报名参加普高招生考试录取的,享受与户籍所在地就读考生同等政策待遇;我县户籍在市外就读中途转入我县初中就读并参加中考的学生,享受同等政策待遇。中途转入户籍所在地就读的需要人籍一致、籍随人走。
2.志愿填报。统一设置普高招生志愿,实行知分填志愿,即考生在知道中考成绩后,网上填报志愿。
各初中学校和教师等应尊重考生自主填报志愿的权利,不可以违背学买卖愿填报指定志愿。考生应依据普高招生政策和有关标准,结合我们的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兴趣喜好、学习潜质等原因,填报合适我们的升学志愿,一经确定,不能变更。
3.录取方法。普高招生坚持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综合评价、择优录取的原则,采取平行志愿录取方法。继续实行应历届考生分开录取,省级示范普高(含经市普高教育教学水平评估领导小组评估达到出色等次的普高)不能招收历届生。任何学校或个人都不能以入学保证金或押金等形式向学生收取与录取有关的成本。凡升入普高学习的学生,无论公办、民办普高都需要经过市教育局统一录取。(具体录取方法见附件3)
4.补录。依据录取状况,市教育局将准时公布普高补录计划,未录取的达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考生可参加补录。考生可凭准考证、成绩公告单到初中毕业学校所在的补录志愿填报点进行补录志愿填报。招生计划已完成的学校和已被高中学校录取的考生,一律不能参加补录。
5.学籍管理。参加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并被志愿学校录取的新生,应在规定时间内持录取公告书到录取学校报到并办理入学有关手续,如有特殊缘由不可以按时报到入学的,需要在规定报到时间内向录取学校书面说明缘由,并持因病因事证明,向学校履行请假手续(请假时间一般在两周以内);无故逾期一周不报到入学的,取消入学资格,且其他任何普高不能录取,不能为其注册学籍。学校在完备告知、公示手续后,要将取消入学资格的学生名单经学籍管理员、年级主任、校长三人签字,加盖学校公章,报县教育局大全,县教育局于9月30近日报市教育局基教科备案。新生按规定报到后,由录取学校根据学籍管理规定在学籍管理软件中发起新生注册程序,学籍注册、审核工作需在9月30近日完成。严禁学籍造假,不能为违规跨地区招收的学生和违规转学学生办理学籍转接。违反招生规定,未按规定时间完成新生注册产生问题学籍,缘由在学生或父母的,学生或父母承担后果;缘由在教师或学校的,将严肃追究违规主体的责任。
7、工作需要
1.切实规范招生行为。普高要严格根据市教育局统一批准的招生计划、范围、标准和方法同步招生。严禁以任何形式提前组织招生、免试招生、超计划招生、违规跨地区招生、掐尖招生;严禁学校间混合招生、招生后违规办理转学;严禁公办学校参与举办的民办学校以公办学校名义招揽生源;严禁与社会培训机构联合组织以选拔生源为目的的各类考试,或使用社会培训机构组织的考试结果作为招生依据;严禁以高额物质奖励、免收学费、不真实宣传等方法争抢生源;严禁招收已被中等职业学校录取的学生;严禁录取未参加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未达到考试所在地普高分数线或未填报普高志愿的学生;严禁招收借读生、人籍离别、空挂学籍;严禁收取择校费、与招生入学挂钩的赞助费与跨学期收取学费;严禁公布、宣传、炒作中考状元和升学率。
2.全方位统筹特殊种类。进一步规范普高专长生招生管理,积极推进普高多元化有特点进步。具备特点办学基础的普高,结合考试招生规范改革,招收各类专长生,举办各类实验班、试点班、特点班的,须将专长生招生策略报县教育局登记,经市教育局审定后,统一报省教育厅备案,方可公布、推行。要严格控制规模,招生名额不能超越本校当年招生计划的5%。完善科学公开公正的选拔机制,明确学校特点方向、招生数目和相应的招生方法,学校专长生招生须在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结束后进行,招生录起名字单须通过门户网站或其他方法向社会公布。体育、艺术和小语类型型可在全市范围内招生,其他种类在规定的属地范围内招生。专长生招生工作策略实行市教育局文件,不再另行文。普高举办的各类实验班、试点班,由市教育局登记,报省教育厅备案,同时严格控制规模,完善科学公开公正的选拔机制,加大跟踪研究和阶段性评估。
3.压实招考工作责任。根据属地管理和哪个审批哪个管理、哪个主管哪个负责、哪个主办哪个负责的原则,进一步细化考试招生工作责任清单,完善违规招生查处和责任追究机制,主动同意社会监督,畅通举报和申诉受理途径,健全违纪举报和申诉受理机制。严禁向社会公布未经教育行政部门审察备案的招生简章、招生广告和自主招生策略,严禁不真实宣传、欺骗学生和父母。加大民办学校招生简章、招生广告、招生策略等监管;在统一招生前,通过政务信息公开、媒体宣传、学校网站等方法向社会统一发布招生计划、招生简章、招生时间、招生方法、怎么收费等信息,便于学生和父母选择。全方位实行在线报名录取,保障招生入学工作规范有序、便于监督。继续发挥学籍系统辅助规范招生有哪些用途,严肃查处违规违纪行为。对违规招生的学校、负责人和经办人予以约谈、通报批评、取消当年评先评优资格等处置。对违规招生导致恶劣影响的,是省示范高中的,提请省教育厅撤销其省示范高中称号,其他普高由市教育局给予处置并报省教育厅备案。学校不能拒收被录取的学生、不能变相迫使学生舍弃入学或转学。对违规招生的学校,依法依规处置,违规行为及整改状况作为核定招生计划的要紧依据,追回地方有关奖补资金;对普高违规录取的考生,不予打造普高学籍,不予发放普高毕业证书。加大招生宣传监管,严禁向社会公布未经县教育局审察备案的招生简章、招生广告和自主招生策略,严禁不真实宣传、欺骗学生和父母。县教育督导室要将普高招生考试工作纳入办学水平评价和责任督学平时督导范围,当令对招生考试政策落地状况拓展督导,对于导致恶劣社会干扰的违规招生行为,严肃查处追责。市教育局将规范招生状况提请纳入市政府对县(市、区)政府目的管理绩效考核(教育进步)内容,按地区内学校违规招生次数累计状况进行考核。
4.加大政策宣传引导。县教育局通过多种形式主动向社会公开招生计划、招生程序、咨询方法等,打造完善监督举报规范,广泛同意社会监督;要深入贫困家庭,积极宣传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确保按需要精准发放到位;健全应对预案,准时发现并妥善处置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各学校要统一印制招生政策了解卡,在招生入学重点环节,就重点政策与群众关心的疑难题,通过网站、微信、微博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提醒学生和父母不听信赖何机构或个人的不真实宣传。各民办普高在招生宣传中要特别明示怎么收费。各初中学校要按规定妥善做好毕业生中考结束后至暑假前的教育活动安排。
未尽事宜,参照市教育局有关文件实行。
咨询电话:0558-6712650、0558-6728777
监督电话:0558-6729593、0558-6712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