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戴石榴花的风俗
在国内北方,端午节这天,老人都要给子女的头上插上一朵石榴花,以祈求子女平安富贵。下面是我们为大伙收拾的端午节戴石榴花的风俗,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
戴石榴花的风俗:
在国内北方,端午节这天,老人都要给子女的头上插上一朵石榴花,以祈求子女平安富贵。这个风俗流传已久,但极少有人了解这里面还有个感人的故事。
古时,夷安城南白羊山下有个不大不小的村子,村头住着一位名叫榴花的女子。榴花心地善良,温顺贤淑,与村人和睦相处。当时战事不断,男子都被强拉去服兵役。榴花的老公就是在新婚三个月被抓走的,当时榴花已有孕在身。公婆因为思念儿子,忧虑成疾,还没有等孙子降生就相继故去。
10月怀胎,一朝分娩。榴花生下了一对双胞胎儿子,儿子的降生多少让榴花有了好好生活的信心。每逢初中一年级十五她就在自己家里院子那棵石榴树下摆开香案,祈祷天下太平、老公平安归来。
这年春季,夷安瘟疫横行,榴花住的小村也未能幸免。更可怕的是,小村里的人所患病症与别处不同,患者多伴有莫名其妙的头痛,行医多年的郎中也束手无策。这病一旦染上,过一段时间就会慢慢视物不清,紧急的还会两眼失明。榴花的两个儿子也染上了病。
快端午节了,天气非常热,儿子的病愈加重,榴花心急如焚,四处找寻秘方为儿子治病,却一直不见好转。正在榴花束手无策之时,偶听一位游方道士说,西去三百里的霞山上有位得道高人精通岐黄之术,可能可以治这种怪病。于是榴花携带两个儿子动身前往霞山。
榴花一家晓行夜宿,终于到了霞山脚下。榴花从山下一步一跪到了山顶,见到了高人。高人听了榴花的来意,仔细查询了她两个儿子的病情,末了长叹一声:“天意这样,贫道也没方法。倒是有一个法子可以延缓二子失明。”榴花忙问什么法子,高人对榴花低语道:“你把盐块用石臼细细捣成精盐,天天中午时分,从井里提上清凉之水,把精盐放在水里搅匀化开给孩子洗眼或可明目。”榴花听了再拜答谢,然后领着孩子赶回了村子。
回到村子,榴花发现全村的人大都失明了,没失明的也开始视物不清。她赶忙把家的盐块捣成精盐搅在水里,然后挨家挨户送去,让他们洗眼。
这天,她又领了两个儿子到村口的井边,提了水,然后哆哆嗦嗦从怀里掏出精盐,长叹一口气。那时候盐奇缺,榴花把自己家里的盐全部用光了,村里人的眼疾还是不见好转。儿子拉拉她的衣袖说:“娘,你说咱家的盐都用光了,如何不去向村人讨?反正也是给他们治病。”榴花摸着儿子的头说:“村人双眼看不见,弄点盐困难,他们的盐还要生活,娘不好意思向他们讨啊。所幸我还没有患病,明天我再外出去寻吧。”
其他风俗:
1、粽子飘香
“5月五,是端阳,吃粽子,洒白糖……”在端午节的不久前,家家户户都忙着包粽子,当你经过其他人家门口时,总会看见一些大人用糯米、粽叶、苇草做出一个个结实的粽子,有圆的,有枕形的,好可爱啊!再把它们放进一口大锅里蒸,整间屋子都弥漫一种清香味,叫人不禁口水直流。一些贪吃的孩子还时不时到厨房里转一转,一个劲问粽子熟了没。到了端午节这一天,把粽子扎成一份,一份的,每一份五个。有一个最大,另外四个比较小,仿佛是一只母鸡在呵护着小鸡,象征着孩子们在长辈的呵护下健康成长。咬一口,嫩滑爽口,味道有甜的,有咸的。
2、洒雄黄
吃完粽子,到外面活动活动,咦?他们在看什么,一位长辈在洒一种黄黄的东西,还在孩子子的额头上写着什么字,一问才了解,这种东西叫雄黄酒,专门用来驱虫的。由于正值夏季虫子繁殖季节,难免一些虫子、毒蛇会钻进家,但洒这种酒,它们闻到酒的气味就不敢来了,这是有科学道理的。把这种酒在孩子们额头上写一个“王”字,也含有避邪的意思,当然这是一种迷信的做法。
3、龙舟竟渡
“咚咚咚,”从沿河边传来一阵阵锣鼓声,跑过去一看,原来是信江河里正在举行每年一度的龙舟赛,每艘船上坐着2、三十个人。他们穿着颜色一致的队服,红的、黄的、白的都有,还有些干脆光着膀子。大伙动作一致,船桨上下挥动,激起阵阵浪花,船尾鼓手拼命击鼓,两岸观众呐喊助阵,那场面很热闹。
据史料记载,大家家乡龙舟赛前船员们先做龙头的。龙头做好将来由船员们抬着挨家挨户暮集一些钱,大家会把大门打开,用清水浇洒龙头,乞求今年能风调雨顺,人丁兴旺。端午节午饭后正式开赛,在船头放一只鸭子,哪只船先抓住鸭子即使获胜。
家乡的端午风俗不少,也非常独特,假如你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就来我家乡找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