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经验材料的写作办法
选题——口子要小,立意要新
一份经验材料有无价值和吸引力,在非常大程度上取决于主题的选定。选题口子要小。选题不要贪大求全,面面俱到。口子张得太大,什么都想写,反而什么都说不透。反之,口子收得小一些,集中写某个方面的经验,不只能写得充实生动,还能起到“小中见大”有哪些用途。
立意要新颖独到。能否“出新”是检验经验材料成功与否的要紧标志。“出新”不是脱离实质地哗众取宠,而是要通过对材料的提炼,发现别人未发现的东西,抓住常见存在而未能非常不错解决的问题,或是大家都想办而不知如何解决的事情去概要和提供经验,如此的经验才有意义。举例,同是概要抓典型方面的经验,假如从如何宣传典型的角度去选题,非常难写出新意来。换个角度,从“如何让先进典型不吃亏”去概要,就非常有新意。
标题要朴实显眼。总的原则是既要力求朴实,叫人一看便知主题是什么;又要力求显眼,叫人看了能留下深刻印象。容易见到的标题制作形式有以下几种:一是直接表述。如,《大家拓展岗位练兵的什么时间做法》,叫人一看就了解在谈哪一点的经验。二是间接表述。如,《引入角逐机制激起工作热情》,使人既了解基本做法,又了解目的、成效。三是提问式。如,《大家是怎么样做好角逐上岗工作的》,通过提出问题,引人想知下文。四是对比式。如,《从二十三人受处罚到荣立集体三等功》,通过前后对比,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素材——状况要真,挖掘要深
经验材料要靠事实说话。假如学会的素材不充分,写起来就非常费劲,即便勉强拼凑出来了也非常难给人以启发。因此,要写出有价值的经验材料,第一要在调查状况、占有素材上下功夫。
围绕主题挖掘素材。采集和学会素材,一般有两种状况:一种是目的非常明确。如概要某项试点经验,因试点前已有具体策略,对要解决的问题、办法、步骤等都非常了解,仅需围绕主题,根据既定策略去知道成效和探寻事例,如此的素材最好学会。另一种是目的不非常明确,总是只了解某单位某方面工作有特点,但具体有什么特点并不了解。这就需要通过初步调查,尽快把主题大致明确起来,然后再围绕主题去充分挖掘和占有素材。不然,非常可能素材记了一大本,动笔写时全没用。
点面结合挖掘素材。点,是指典型事例;面,是指综合状况。有点无面,经验就缺少说服力;有面无点,经验则缺少感染力。因此,在挖掘素材的时候,既应该注意学会面上的状况——主要做法、综合成效、数字剖析等;又应该注意知道典型事例——可以说明主题和成效的具体人、具体事。特别是对典型事例的前因后果,必须要深入知道、细致学会,不可一听即过。这是由于,经验材料的生动性,总是取决于具体事例的典型性,“与其把十个例子点到,不如把一个例子写好”。
不带框框挖掘素材。经验从实践中来,看法从素材中来。携带思想框框去挖素材、找例子,比较容易浅尝辄止。应该注意的是,这与围绕主题挖掘素材并不矛盾。由于明确主题后,只不过为采集素材提供了大致方向,并非要定下看法再去找事例。在实质工作中,有的同志习惯于先搭好架子再去知道状况,搜集素材时也喜欢在知道做法、领会上下功夫,如此比较容易挖掘不深。正确的办法应该是把重点放在知道典型事例和综合成效上。这方面的素材充分占有了,主题、看法、做法、领会等都可以从中产生。
结构——谋篇要精,布局要好
一份完整的经验材料,一般由开头、正文、结束语三个部分组成。其中结束语这一部分,假如不是在会上介绍,通常也可以舍去不写。
开头部分,通常先单刀直入地对要讲的主题作个简要介绍,然后高度概括地介绍一下整体成效,由此再自然而然地引出做法来。
正文部分,常见的有两种结构形式。一种是横式结构,按问题的性质,从几个侧面和角度来讲明,相互之间为并列关系。即一篇经验中的什么时间主要做法,一般是同等要紧、平起平坐的,既不可以互相代替,也不可以出现遗漏。如,有份题为《从抓基层干部入手促进<纲要在连队贯彻落实》的经验材料,主要写了三条做法:第一,形成外界压力,增强基层干部高标准建设连队的责任感;第二,增强内在动力,调动基层干部争创先进连队的积极性;第三,提高自建能力,打牢基层干部抓好经常性工作落实的基本功。“压力”“动力”“能力”三者同等重要,缺一不可。只有使基层干部既有压力,又有动力,并有能力,才能把《纲要》落实到基层。在处理并列关系上,必须注意,“并列只能是同等重要、同一层次上几个问题的并列”,不能把大小不一的问题相提并论。
另一种是纵式结构,根据事物进步过程来叙述,几个看法或做法,既互相联系,又逐步深入,相互之间为递进关系。如,有份加大干部队伍建设的经验,具体写了三点做法:一是全方位考核,力求选准配强;二是加大培养,努力提升素质;三是维持稳定,不断增长才干。这三点做法,逐步深入地回答了“选配—提升—稳定”这三个一环紧扣一环的问题。在处置递进关系上,需要注意,“递进只能按事物的客观规律和进步顺序递进”,不可以违背规律而任意颠倒。
无论使用何种结构形式,具体到每一个问题或每一个做法,通常都由“为何、是什么、如何”这三个要点构成。“为何”,即提出问题,讲清目的;“是什么”,即回答问题,交代做法;“如何”,即运用结果,证实成效。
文字——行文要活,语言要美
一篇辞义相彰的应用文,可以给人以美感。而经验材料作为写作需要更高、表现手法更灵活的应用文,尤应在文采上下功夫,包含结构、句式、遣词的精心设计。当然,经验材料的写作毕竟不同于文学创作,应本着符合实质、实事求是的态度,所有杜撰与胡乱夸张,都应坚决予以摒弃。在具体写作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思想文字都要精。思想要精辟,抓住要害去点明主题,写出深度,预防通常化;文字要精练,三言两语就切入正题,引出下文,不要弯弯绕。
表述方法要灵活。要把讲究条理和力求活泼有机地结合起来。条理不清不可以,但通篇“一是、二是”也容易看上去死板,由于经验材料毕竟不是指令性文件,只有把条理与灵活这两者都照顾到,才能做到既思路明确,又生动活泼。
进入角度要有异。在同一篇经验材料中,每一个问题的进入角度最好有所不同。假如千篇一律都由“因此”“为此”引出做法,同样看上去死板单调。为了防止雷同,有些可以从正面进入,有些可以从反面进入,有些亦可以从侧面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