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的名人故事
鲁迅生于1881年9月25日,出生于绍兴城内都昌坊口一个破落的士医生家庭。鲁迅原名周树人,英年早逝,他是中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如下是我们给大伙收拾的鲁迅的名人故事,期望对大伙有所用途。
鲁迅小的时候,爱买书,爱看书,爱抄书,把书看作宝贝一样。
还在进“三味书屋”前,他在我们的启蒙老师——一位远房叔祖父那里看了不带图的书。这位老师过去告诉他,有一部绘图的《山海经》,画着人面的兽,九头的怪物……可惜一时找不到了。这么一部有趣的书,可把鲁迅吸引住了。他念念不忘,梦寐以求,把他的保姆长母亲也感动了。长母亲不识字,她探亲回来时,就设法给鲁迅买回了这部书。一见面,长母亲把一包书递给鲁迅,开心地说:“哥儿,有画的《山海经》,我给你买来了!”
一听这消息,鲁迅欣喜若狂,快点把书接过来,打开纸包看了起来。
这是鲁迅刚开始得到的心爱的书。后来,识字日渐多起来了,他就自己攒钱买书。春节,鲁迅得到压岁钱后,一直舍不能花,攒起来买书看。
鲁迅小时候,不只热爱念书,而且还喜欢抄书,他抄过不少书。显然,抄书使他得益匪浅。他的记忆力那样好,读过的书经久不忘,这与他抄书的喜好是密切相连的。
鲁迅小时候对书本特别爱惜。他买回书来,必须要仔细检查,发现有污迹,或者装订有问题,必须要到书店去调换。有的线装书,比较容易脱线,他就自己动手改换封面,重新装订。
看书的时候,他一直把桌子擦得干干净净,看看手指脏不脏。脏桌子上是不放书的,脏手是不翻书的。他最恨用中指或食指在书页上一刮,使书角翘起来,再捏住它翻页的习惯。他还特意为自己筹备了一只箱子,把各种各样的书整整齐齐地放在里面,箱子里还放了樟脑丸,预防虫蛀。
鲁迅小时候培养的爱书如宝的好习惯,贯穿了他的一生。他读过的书浩如烟海。他购置的书,仅据《鲁迅日记》上的“书账统计”,从1912年至1939年,就有九千多册。他珍藏的书,一直捆扎得井井有条。鲁迅一生清贫,最大的财产,就是他的这类宝贵的藏书了。
鲁迅弃医从文的故事
一天,在上课时,教室里放映的片子里一个被说成是俄国侦探的中国人,马上被手持钢到刀日本士兵砍头示众,而很多站在周围观看的中国人,个个无动于衷,脸上是麻木的神情。这个时候身边一名日本学生说:“看这类中国人麻木的样子,就了解中国必然会灭亡!”鲁迅听到这话忽地站起来向那说话的日本人投去两道威严不屈的目光。昂首挺胸地走出了教室。他的心里像大海一样汹涌澎湃。一个被五花大绑的中国人,一群麻木不仁的看客一一在脑海闪过,鲁迅想到假如中国人的思想不觉悟,即便治好了他们的病,也只不过做毫无意义的示众材料和看客。目前中国最需要的是改变大家的精神面貌。他终于下定决心,弃医从文,用笔写文唤醒中国老百姓。
从此,鲁迅把文学作为我们的目的,用手中的笔做武器,写出了《呐喊》、《狂人日记》等很多作品,向黑暗的旧社会发起了挑战,唤醒了数以万记的中华儿女,起来同反动派进行英勇斗争。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仍夜以继日地写作。
鲁迅小故事七则
1.理发
在厦门大学教书时,鲁迅先生曾到一家美容美发店理发。理发师不认识鲁迅,见他衣着简朴,心想他一定没几个钱,理发时就一点也不认真。对此,鲁迅先生不只不生气,反而在理发后极随便地掏出一大把钱给理发师——远远超出了应对的钱。理发师大喜,脸上立刻堆满了笑。
过了一段日子,鲁迅又去理发,理发师见状大喜,立即拿出全部看家本领,满脸写着谦恭,“慢工出细活”地理发。不料理毕,鲁迅并没再显豪爽,而是掏出钱来一个一个地数给理发师,一个子儿也没多给。理发师大惑:“先生,你上回那样给,今天如何如此给?”鲁迅笑笑:“你上回做事马虎地理,我就做事马虎地给;这回你认认真真地理,我就认认真真地给。”理发师听了大窘。
2.演讲轶事
名流免不了常被邀请作演讲,鲁迅也不例外。他演讲时旁征博引,妙趣横生,常常被掌声和笑声包围。有一次他从上海回到北平,北师大请他去讲演,题目是《文学与武力》。有些同学已在报上看到不少攻击他的文章,非常为他不平。他在讲演中说:“有人说我这次到北平,是来抢饭碗的,是‘卷土重来’;但请放心,我立刻要‘卷土重去’了。”一席话顿时引得会场上充满了笑声。
3.爱书情结
鲁迅先生从少年年代起,就和书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一生节衣缩食,购置了多册书本。他平常非常爱惜图书,看书前一直先洗手,书脏了就小心翼翼地弄干净。他一个人还筹备了一套工具,订书、补书样样都会。一本破旧的书,经他整理后,总是面目一新。他平常不随便把自己用过的书借给人,若有其他人借书,他宁愿另买一本新书借给人家。
4.标点的稿费
大伙了解:标点符号虽然其貌不扬,但在文章中却起着举足轻重有哪些用途呢。可当年的出版界对标点符号不看重,在支付稿浪费时间,总是把它从字数中扣除,不给稿费。一次,鲁迅应约为某出版社写作书稿,因为事先探知该出版社不支付标点符号的稿费,因此他的书稿通篇没一个标点符号。
编辑看了书稿后,以“很难断句”为由,回信需要鲁迅加上标点符号。鲁迅回复:“既要作者加标点符号分出段落、章节,可见标点还是必不可少的。既然这样,标点也得算字数。”那家出版社无法,只好采纳鲁迅的建议,标点符号也折算字数支付稿费了。
5.辣椒驱寒
鲁迅先生从小好好学习。少年时,在江南水师学堂念书,第一学期成绩优秀,学校奖给他一枚金质奖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楼街头卖掉,然后买了几本书,又买了一串红辣椒。每当晚上寒冷时,夜读难耐,他便摘下一颗辣椒,放在嘴里嚼着,直辣得额头冒汗。他就用这种方法驱寒坚持念书。因为苦念书,后来终于成为国内著名的文学家。
6.烟罐驱猫
鲁迅晚年来到上海专事写作,50多岁仍然童心未泯。一次,夜静更深鲁迅在写作,外面的猫不停地叫,屡屡打断他写作的思路,鲁迅随即拿起手边的五十支装铁皮的烟罐,对着可恶的猫一一发射。
7.戏弄间谍
有一次,鲁迅在上海的街头蹓跶,身后总跟着一小间谍盯梢。当然这对鲁迅来讲是常有些事。鲁迅故意将他当成乞丐,坦然地转过身去递过一块银元:“买饭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