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分析:下笔成章
在学习、工作或日常,用到成语的地方还是不少的,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点,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为了帮助大伙积累更多经典成语,以下是我们精心收拾的成语故事分析:下笔成章,期望对大伙有所帮助。
下笔成章:
一下笔就能写成文章。形容文思敏捷,非常有才华。
【故事】
曹植,字子建,自幼聪明伶俐,喜欢诗、辞、歌、赋。十多大岁数时就能诵读名篇数百,而且也很会写文章。所以,不少人都称他是个“奇才”。
曹操对自己儿子的才气也很赏识,但又感觉非常奇怪。有一次,曹操看了曹植的文章后,心里感觉曹植的文章确实写得很好,但也不免有的怀疑这文章是请人写的。于是,曹操就把曹植叫到了跟前,认真地盘查道:“你的文章我看过了,写得很好,是否请其他人写的呀?”
曹植赶忙给爸爸跪下,禀告道:“不是的,我可以言出为论,下笔成章,假如你不相信,可以当面考我,如何能说我是请其他人写的呢?”曹操听了禁不住哈哈大笑起来,说:“不是就好啊。”
不久,曹操建造的铜雀台竣工了,就让几个儿子都上去看看,并叫他们每个人都写出一篇辞赋来,借此尝试一下他们的文采。曹植拿起笔来就写,一会儿就写好了,充分证实了自己说过的那句话——“言出为论,下笔成章”。
成语含义
曹操的多疑并没打消曹植的积极性,铜雀台竣工,曹植快速完成的文章让曹操刮目相看。曹植的天分只不过他文思飞扬的基石,平常的背诵积累让他有足够的自信应付各种文题。每一个人不可能都像曹植那样,拥有过人的天分。但经过后天的努力,也可以获得像曹植那样的收获,首要条件条件是大家需要尽量多地阅念书籍。只有博览群书,积累了足够丰厚的常识,大家才能像曹植那样,做到“下笔成章”。
成语运用
“下笔成章”在句子中可充当谓语、宾语;含褒义;比喻才思敏捷且具文采。
运用示例
西晋·陈寿《三国志·魏书·陈思王植传》:“言出为论,下笔成章。”
元·戴善夫《风光好》:“少年文史足三冬,下笔成章气似虹。”
明·李梦阳《再与何氏书》:“盖君诗徒知神情会处,下笔成章为高,而不知高而不法,其势如搏巨蛇,驾风螭,步骤即奇,不足训也。”
《三国志·魏书·文帝纪》:“文帝天资文藻,下笔成章,博闻强识,才艺兼赅。”
《晋书·苻融载记》:“融聪辨明慧,下笔成章……耳闻则诵,过目不忘,时人拟之王璨。
成语辨析
下笔成章—出口成章
“出口成章”的意思是说出话来就成文章,形容文思敏捷,口才好。“下笔成章”和“出口成章”都指人思维敏捷。但“下笔成章”指写得快,而“出口成章”偏重指擅长言谈,话讲出就成了文章。
汉英成语翻译
【下笔成章】have literary acumen
形容文思敏捷,例聪慧的小林常能不假思索,下笔成章,一挥而就。
Clever Xiao Lin not only writes like anangel,but also writes readily and quick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