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首相安倍晋三20日在日本国会的党首辩论中,拒绝明确承认《波茨坦通知》对日本侵略战争的定性,招致海量批评。其实在1945年日本同意《波茨坦通知》表示投降前后,也有过各种垂死挣扎。日本投降前的垂死挣扎有什么的呢?本文是学习啦我们整理日本投降前的垂死挣扎的资料,仅供参考。
日本投降前的垂死挣扎
主战派拟定“总决战计划”
1945年7月26日晚,美、中、英三国向日本发出由杜鲁门、蒋介石和丘吉尔签署的《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通知》。7月27日,日本首相铃木主持召开最高战争指导会议,讨论日本政府对《波茨坦通知》的立场问题。会上,日本外相东乡茂德觉得,通知不是“敦促无条件投降的命令”,所以劝日本天皇要以“极其慎重的态度”对待这一通牒。但以陆相阿南惟几、海军丰田等为代表的军方人士坚持倡导不要公布《波茨坦通知》,假如真要公布,也应附上一项声明,表示坚决反对。铃木屈从了军方。
日本主战派不甘心失败,还拟定了一个“总决战计划”,共分3个阶段。以第三阶段“日本、满洲、朝鲜的整个毁灭阶段”为例,共分三个步骤:“全力守卫东京,以自杀战术常见阻抗盟军的前进,但日本势必因此遭受美机的滥炸,因此,日本的整个岛屿建筑亦将全部毁灭,战至东京沦陷后,立即向盟国提出无条件投降,当地战事至此可告一段落。东三省与朝鲜现有日军约100师团以上。在东京宣告投降将来,朝鲜与华北等地日军需要继续作战,需要战至全部覆没为止。如东三省与朝鲜两地为盟军攻占,日军全部毁灭后,日本当地定可借助盟国间互相之矛盾而存在。”其狠毒残忍可见一斑。
寄期望于苏联居中调停
事实上,日本主战派“总决战计划”都是假想苏联不至于参战而拟的。东乡茂德坚持不要从正面拒绝《波茨坦通知》,也是想静观苏联的动向再作定夺mdash;mdash;因为苏联与日本签订有中立和平条款,苏联当时没在《波茨坦通知》上签字,也没对日本宣战。
进入8月份,形势对日本愈加不利。8月8日,东乡茂德给驻苏联大使佐藤发去电报,称“局势急转直下,需要尽快澄清苏联的态度。请再作努力,并急复告”。佐藤当即联系苏联外长莫洛托夫,试图做最后的努力。莫洛托夫在下午5时约见了佐藤,但并没谈论苏联出面调停之事,而是向佐藤宣读了苏联对日本的宣战书mdash;mdash;斯大林8月7日已签署命令,需要苏联远东红军做好筹备,于9日零时开始进攻。
莫洛托夫念完宣战书后,佐藤立即追问道:“所谓自8月9日进入战争状况的时间,那就意味着8月8日是和平状况、自9日起为战争状况吗?”“是如此的。”莫洛托夫说。
因为日本大使馆电话线被切断,佐藤的电报也发不出去,所以直到8月9日凌晨,日本才得知苏联已向日本开战。
苏联参战,加之美国于8月6日、8月9日连续向日本投放两颗原子弹,对于同盟国的双管齐下,8月9日,日本召开最高战争指导会议,讨论是战还是降的问题。最后,天皇作出决断:结束战争。
与美国私下讲好投降的“价钱”
在大家的印象中,1945年中秋节,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然而在日本的官方材料中,不要说“无条件投降”,连“战败”“投降”之类的字眼都没出现过,日本只用“终战”表述。
日本《产经新闻》去年刊登消息,称在英国国立档案馆发现1945年日本驻都柏林领事向日本外务省发出电报的副本,主要信息是告知“美英已赞同日本在战后保持天皇制的需要”。这份电报印证了一个流传已久的猜测:当年美英私下与日本讲好了投降的“价钱”。
美国当时对战败国日本的处置,与德国相比实在有着天壤之别。日本不只没被勒令改变原有些政府结构,不少非常重要的战犯未受追究,拆除可供军事所用的重工业、对受害国赔偿等也被美国一笔勾销。日本天皇在中秋节宣读“终战诏书”时,投降被叫做“为保全国体停止战斗”,措辞和行文毫无“无条件投降”的意味。更有甚者,9月2日日本正式签订投降文书时,在由美方筹备的投降文书中,也没“日本无条件投降”字样,只须求日本武装力量缴械投降。
原来,在战争马上结束的那段时间,美、日驻瑞士的代表一直维持着频繁接触。德国投降次日,即5月9日,日本天皇就得到驻瑞士秘密使团的报告,说美方代表应允在“无条件投降”的名义下,可为日本提供包含“保留天皇制”在内的“照顾”。而接到这一消息后,日本并未立即应允,仍期望借用苏联的调停,将“投降”改为“体面和平”。8月9日苏联对日宣战,日本这才同意了美方的“开价”。可以说,69年前那场不彻底的无条件投降,为今天的日本右翼歪曲历史提供了温床和逻辑起点。
1945年日本投降前的最后垂死挣扎
1945年8月9日夜,日本政府召开御前会议,讨论是不是同意《波茨坦通知》。
《波茨坦通知》发布日本数次“乞降”
1945年5日7日,德国法西斯宣布无条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事宣告结束。两个多月后的7月17日至8月2日,美国新任总统杜鲁门、英国首相邱吉尔、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斯大林,在德国首都柏林郊区幽静的小镇波茨坦举行了会议。会议期间的28日,邱吉尔下台,遂立即由继任首相艾德礼接替参加会议。除国家元首外,3国的外长、军队参谋长也参加了会议。会议拟促令日本无条件投降,但因为中国未能参加这个会议,再加上苏联尚未对日本宣战,所以在征得了中国国民政府的赞同后,以中、美、英3国政府的名义,正式发布《中美英三国政府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通知》。内容共13条,其中心内容是:
盟国赞同对日本应给予一次机会,以结束此次战争;日本政府应立即下令其武装部队无条件投降,解除所有武装,日本军国主义需要永久铲除,需要达成《开罗宣言》,即日本需要舍弃自1841年以来所攫取的所有土地,包含满洲、朝鲜、台湾,对日本当地实行占领,日本主权限于四岛,对战争罪犯将处以法律制裁,不准日本保存和进步可使其重新武装作战之工业,彻底毁灭发动战争的力量等等。
苏联在正式对日宣战后,立即就在通知上补行签字。
然而,在《波茨坦通知》发布后,日本首相铃木感到“非常是为难”,日本军部职员更是持强烈反对态度。在军部的强大重压下,铃木于28日举行记者招待会时公然宣称:敌方《波茨坦通知》内容,系出于威吓,日本政府拒绝同意。他代表日本政府表示了强硬的姿态。
其实,日本在“投降“和”战争”的问题上,曾出现过多次反复。
早在6月3日,日本方面在国际形势的重压下,宫内省大臣松平恒雄宣布离职。松平是主和派代表,他的离职,是向主战的强硬派施压,以便在与英美的接触中,获得更大的空间,进而可能采取一些折衷的投降方法,但因遭军部主战派的强烈反对而流产。
到了6月21日,日军在琉球群岛与美军第10军相持了81天之后,终告战败。美军在琉球群岛伤亡惨重,包含第10军军长巴克在内的数万人阵亡。日军的一个要紧战术,就是用特攻队对美海陆军进行疯狂的自杀式攻击。不久,菲律宾之战在进行了两个月之后,也于7月5日宣告结束。美国鉴于琉球区区小岛的作战遭受这样伤亡,也意识到琉球之战可能就是将来日本当地作战的一个缩影,遂开始考虑修正在日本当地决战及单独获胜的策略了,于是将目光转向动员中国和苏联的力量参与决战,及以其他方法迫使日本就范,以最大限度降低美军的伤亡。
而日本的“降”、“战”两方,此时也在考虑应付方法。6月28日,“主降”的铃木首相召开内阁会议。参加者除去阁员外,很多前首相也应邀到会。铃木在会上说,苏联日前对日态度有了明显变化,看来,苏联对日作战已不可防止。语气十分悲观。在会上,即决定由内阁致电驻苏大使佐藤,要其切实注意苏联的动向。同时,日本内阁也筹备了多项投降的条件要佐藤交给苏联外长莫洛托夫代为向美英政府斡旋。之后,再以天皇名义请斯大林向中“美”英三国提出。
内地的日军也推行了一些相应的行动,即缩短兵力退出了广西柳州。
6月29日,日本陆军的真崎大将、本庄大将、小林及住友财阀为中心的部分“主降”派人士,组成了“投降护国同盟”并开始活动,支持铃木内阁在会议上的投降倡导。同时决定秘密建军,以预防“主战”派的武力反抗。
7月14日,日本主战派以德富苏峰名义发表战争宣言,激烈攻击国内的停战论调,称日本的灭亡,应完全由他们负责;同时,倡导立即成立军政府,集中所有权力,将战争进行到底。
主降派也不甘示弱。19日,日本陆军石原莞尔声言,需要天皇“亲政”,实行军民分工合作,开放言论结社之自由,组织“民主政府”,以便达成日本全方位投降的渠道。
就在此时,日本的“国宝”联合舰队在横须贺被盟国空军全歼。日本举国震恐。到此时,降、战两派都需要天皇出来“亲政”。事到现在,天皇只得出面组织了“和平委员会”,网罗了各派领袖21人参加,均是一些曾官居首相等要职的重量级人物,如近卫、广田、东条、平沼、小矶、若槻、铃木、杉山元、东乡、烟俊6、南次郎、宇垣、米内、阿南、池田、鲇川、乡古洁、松平恒雄、秩父宫、高松宫等,并以铃木、近卫、松平、东条、秩父宫5人为常务委员,全权解决降、战问题。这次会议立即决定了投降的条件如下:1、日本昭和天皇得维持其帝制和皇权;2、日本得维持其朝鲜及台湾领土;3、日本得维持其由盟国限制之海陆空军;4、日本引起战争之责任者,切腹谢罪,不受盟国战争罪犯处罚;5、此项投降条件日本政府转递与中英美三国,并由波茨坦公布之。
7月27日,中英美三国在德国波茨坦对日本发出劝降牒文,作为对日方的回话:其内容为:日本主权被限于四岛,开罗宣言需要达成,日本当地需要占领,审判战争罪犯。不然,将日本毁灭。
7月29日,日本首相铃木发表声明,拒绝了三国的劝降牒文,声明居然声称:中英美三国宣言无异开罗会议,日本政府毫无关心之必要。日酋南次郎竟公开叫嚣:日本固可因敌方派遣很多军队而被压倒,但敌方需要牺牲亿万生命与很多物资。表示了要顽抗到底的“决心”。
日军垂死的“总决战”计划
就在日本高层酝酿“降”与“战”的同时,日本大本营主战派已经秘密拟定了一个“总决战”计划,其内容分为3个阶段。
第一阶段,1、舍弃华南:如盟军在广州湾一带登陆,日军即第一毁灭广州,并沿粤汉路退守衡阳,在衡阳进行小规模会战;2、舍弃江浙两地:将京沪杭三角地带内所有建筑物全部毁灭,并计划于上海、南京、杭州进行较大规模会战。俟江南精华区域完全毁灭后,即由京沪铁路转津浦路扼守徐州;3、舍弃华中:衡阳会战后,于长沙再进行小规模会战,然后撤至武汉,并将武汉彻底破坏后退守郑州。
第二阶段,从事当地及中国黄河以南之防御战,但并不是决战,拟分两个步骤进行:1、英美陆军于完成中国东南沿海区域之占领后,势必派大量海军向日本当地进行登陆,日海军将以自杀式攻击向英美舰队反击。但预计英美海军必能于遭受攻击后继续完成登陆任务。故第二阶段中的当地防御战以海上防御战为主。2、在徐州与郑州两地筹备作大规模会战之后,即撤向黄河以北。
第三阶段,乃最后决战之阶段,亦即日本、满洲、朝鲜的整个毁灭阶段。在第三阶段进行激烈作战时,日本军方甚至筹备停止朝鲜及当地的海运,以全力备战。1、全力守卫东京,以自杀战术一般阻抗盟军的前进,但日本势必因此遭到美机滥炸。因此,日本整个岛屿建筑将遭毁灭,惟战至东京沦陷后,立即向盟国提出无条件投降,当地战事至可告一段落。2、中国东北三省与朝鲜现有日军100个师团以上,其中以关东军为主力,完全可以用于固守华北和朝鲜。
在东京宣告投降后,朝鲜与华北等地日军仍可继续作战,需要战至全部灭亡为止。故真的的大决战,是在中国的东北和朝鲜。最后全部战死,不留一兵一卒。3、假如东三省与朝鲜两地被盟军攻占,日军全部毁灭后,日本当地可借助盟国间相互的矛盾,故日本仍不至亡国,并可维持此次决战的“光荣传统”,在将来数十年或百年之后,仍可自强独立于东亚。
战场形势突变但,就在这短短的几天中,远东战场的军事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主如果,日本军队在内地战场上连续遭到重创;8月6日,美国在日本广岛投下了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后破坏半径达6公里,毁坏建筑物达90%,死于强烈高温光辐射之下的人更是达40%以上,据统计,伤亡达49万人之多。
8月8日,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在莫斯科向日本驻苏联大使佐藤尚武投递“宣战书”,并发表了如下声明:
希特勒德国崩溃而投降后,日本仍是坚持作战之惟一大国。本年7月26日美英中三强促日本武装部队无条件投降之需要,已为日本所拒,故日本政府请苏联调停远东战争之建议已失依据。同盟国鉴于日本拒绝投降,乃邀请苏联参加为反对日本之侵略作战,以缩短战争时间,降低生命之牺牲,协力飞速恢复全方位和平hellip;hellip;。苏联政府已参加同盟国波茨坦宣言,苏联政府将觉得其本身与日本处于战争状况hellip;hellip;
即日起,苏联正式对日本宣战。
8月9日零时,苏联红军元帅华西列夫斯基,率150万重兵在夜幕的掩护下,在中苏边境全方位展开。9日,苏军以庞大的装甲兵部队为前导,分4路突入日本及伪满占领区,向日本关东军发起猛烈进攻。同时,苏联太平洋舰队海军陆战队在朝鲜北部、南库页岛、千岛群岛登陆成功。不到一周时间,日本关东军精心布置的防线非常快就土崩瓦解,官兵完全丧失了斗志,纷纷逃命,原来筹备与苏军展开的一场大决战,成为一场追逃游戏,关东军主力被苏军彻底击溃。8月19日,关东军最后一任总司令山田乙三大将终于向苏军提出了停战谈判的请求。在苏军大兵压境之下,山田乙三被迫交出了象征指挥权的军刀,成为苏军的俘虏。此战,关东军被击毙8.3万,59.4万人投降。日本法西斯失去了负隅顽抗的资本。
8月9日上午10时,美国空军又在日本长崎投下了第二颗原子弹。
由此,日本在中国大陆战场、中国东北战场及日本当地,遭到三重打击,已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
中共中央毛泽东主席发表声明称:“hellip;hellip;苏联对日宣战,已使对日战争时间大大缩短。中国人民的抗日力量应举行全国规模的大反攻hellip;hellip;”
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特致电斯大林,称“苏联已向日本宣战,第一予我很大精神及物质支援hellip;hellip;日本必因贵国压倒权势之加入飞速完全崩溃hellip;hellip;”
日本关于“降”“战”的最后争斗
8月9日,日本政府急忙召开军事会议,讨论是不是同意《波茨坦通知》。因为和、战两派针锋相对,没办法决定。无奈之下,铃木政府只得将议题提交天皇定夺。于是在8月9日,天皇裕仁被迫召开了御前会议,即所谓“最高战争指导会议”。会上,铃木首相第一宣读了《波茨坦通知》,同时,当着天皇的面,要到会诸相发表建议。外相东乡茂盛德、陆相阿南立即表示强烈反对。因为会议很难统一建议,一直开到十日凌晨仍无结果。战场形势瞬息万变,状况十分危急。此时,铃木感到不可以再作迟疑,只得起立宣布:
“此刻已是十日午前2时,余恭请天皇陛下表示旨意,以圣断为本次会议的最后裁决。”
这个时候,天皇裕仁流着泪说:“hellip;hellip;如再继续战争,不只日本趋于灭亡,全世界亦将陷于不幸。此时,只有忍受所有,结束战争。”
众相看到这个场面,遂不再作声。这才有了一个“定论”,即决定在“不包含任何有损天皇为最高统治者权力”的条件下,方可同意《波茨坦通知》。
十日下午7时,日本政府正式向中、美、英、苏四国发出了《日本请降照会》。
《日本请降照会》全文如下:
日本天皇切望促进世界和平,早日停止战争,俾天下生灵得免于因战争之持续而陷于浩劫。日本政府为服从天皇陛下之圣旨起见,已于数星期前请当时仍处中立地位之苏联政府出面斡旋,俾对诸敌国得以恢复和平,不幸此等为促致和平之努力业已失败。日本政府为遵从天皇陛下恢复全方位和平之旨意,期望因战争而导致之不可言状的痛苦能尽速终结计,乃作出下列之决定:日本政府筹备同意中、美、英三国政府领袖于1945年7月26日在波茨坦发表,其后经苏联政府之赞成的联合宣言所列举之条约,而附以一项谅解曰:上述宣言,并不包括任何需要有损于天皇陛下为至高统治者之皇权,是日本政府之竭诚期望。
日本政府的这份照会送出后,就在等待盟国的回话。
但,日本陆军内部的主战派置天皇的“圣旨”于不考虑,仍不甘心其在战场上的失败。8月十日下午4时,日本陆相阿南竟通过电台向日本全体陆军官兵发表了《告全军将士书》,声称:“纵面临怎么样困难条件,断乎击灭群敌,贯彻保持神州之圣战,而声明全体陆军铁石之决意,将战争进行到底”;“纵令啮草嚼土,伏尸荒野,亦须断然奋战,直至最后一个人”。日军参谋总长梅津美治郎甚至电示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冈村宁次大将,狂妄地宣称,“为维护国体,守卫皇土,全军宁愿玉碎决不收兵。”在接到国内军部的指令后,冈村宁次遂向中国派遣军发出指令:“本官决意率吾战无不胜皇军之最精锐部队,抱全军玉碎之决心,誓将骄敌击灭hellip;hellip;”
日本宣布投降
在日本军队内部一片歇斯底里的战争叫嚣声中,8月13日,美国国务卿贝尔纳斯代表同盟国政府复电日本,核心内容是:日本政府需要倾听盟国最高统帅的命令;天皇需要授权并保证日本政府及日本帝国大本营能签字于需要之投降条约,俾《波茨坦通知》之规定能获推行,且须对日本所有陆海空军当局与彼等控制之所有部队发号施令,交出武器。除此之外,并须发布盟国最高统帅在推行受降时所需之其他命令。盟军将对日本实行军事占领。直至《波茨坦通知》规定之目的达到为止等等。
铃木首相接到电报后,立即召开内阁会议进行讨论。在到会的15个阁僚中,有12人表示同意,另有3人仍竭力倡导继续进行战争。就在会议召开的当天下午,盟国向日本政府施压的消息传出后,东京发生了骚乱,一批陆军军官企图进行武装暴动。陆相阿南只得出面制止。政变失败后,失意者纷纷切腹自杀。
8月14日,美空军出动800架“空中堡垒”的超大机群,对东京、大阪、九州等地进行狂轰滥炸。
当晚7时半,铃木首相第三召开内阁紧急会议,请天皇裕仁亲临。裕仁百般无奈之下,只得下令起草停战诏书,并录音完毕,即刻送日本电台广播。
中秋节,日本天皇裕仁以广播讲话《终战诏书》的形式,正式宣布无条件投降。诏书一经广播,日本铃木内阁即告垮台,主战派的陆相阿南立即剖腹自杀。东久迩宫亲王以皇叔及本士防卫军总司令双重资格组阁。其阁员,包含了米内、重光、中岛、近卫等战争狂热分子,警察头子山崎岩则出任内相。
8月16日,日本中国派遣军收到了来自日本大本营“立即终止战斗行动”的指令。蒋介石以中国战区最高统帅、特级的名义,立即致电驻南京的日军最高指挥官冈村宁次大将,内容为:
应即通令所属日军停止所有军事行动,并派代表至玉山同意中国陆军总司令何应钦之命令;军事行动停止后,日军可暂保有其武装及装备,维持其现有态势,并保持其所在地秩序及交通,所候中国陆军总司令何应钦之命令;所有飞机及船舶应停留在现地址,但长江内之舰船,应集中在宜昌、沙市;不能破坏任何设施及物资等等。
冈村宁次对于日本天皇宣布投降极为不满。他在收听了天皇的广播讲话后,一面向部下传达,需要“谨遵圣谕”;同时,他给日本当地的大本营参谋总长梅津发了一封急电,狂妄地宣称:“派遣军拥有百万大军,且连战连胜,以这样优势之军队而由软弱之重庆军解除武装,实为不应有之事。”
冈村宁次在中国驻扎多年,对中国的状况了如指掌,号称一号“中国通”,尤其是对国共两党之间的矛盾,经他长期察看,觉得两者不可调和。因他本人将成为头号战犯,故想借助国共两党的矛盾,也可以“戴罪立功”。于是在日本投降不久,冈村宁次讨好何应钦说:“新四军已向我发出到安徽天长投降的照会,但已被我拒绝。”何应钦表示嘉许。冈村宁次还向何应钦提出建议,说“中国最大的内患,是中共部队的实力庞大,不可小视。现长江与黄河尚有30万日军,建议暂不缴械,由本人率领,在贵司令的统一指挥下帮助国军“围剿”共军,贵方仅需负责提供给养,其他武器。弹药、医务方面概由大家自己解决”。
对于冈村宁次的这个建议,何应钦极为赏析。
但此每件事关重大,何应钦不敢贸然作主,遂派亲信将领冷欣持信乘专机前往重庆向蒋介石请示。蒋介石深知民心不可违,假如真用投降了的日军打本国同胞,那可要冒天下之大不韪,故一直没敢采纳。
看了日本投降前的垂死挣扎的人还看了:
1.日本投降前的挣扎
2.日本投降后的政治走向是什么样的
3.日本投降日是哪天 日本无条件投降时间
4.日本为何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