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与新年、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端午文化在世界上影响广泛,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区域也有庆贺端午的活动。下面是由我们给大伙带来的别样的端午节作文700左右5篇,让大家一块儿看看!
别样的端午节作文700左右1
今天是端午节。
大家都忙活起来了。为了包粽子,有些摘芦苇叶子,有些筹备糯米,还有些去筹备花生米、蜜饯和咸肉等。
只有我自己闲着没什么事好干,就跑去河边玩,老家河边长着一丛象茭白叶子似的植物,我就掐了几株拿回去给爷爷瞧瞧。爷爷一看,说:“这是昌莆。你了解这种植物有哪些用途吗?”我说:“这个我在网上查了,昌莆是一种可以驱虫的植物,在端午节同艾叶放在一块可以驱邪。但我不懂这里是否有哪些传闻或故事?”
爷爷就给我讲了一个故事:以前有个无恶不作的老龙王,常常兴风作浪,使天下黎民不能安宁。玉皇大帝听说将来,龙颜大怒,就命魏征在5月初五午时三分去斩了它。
龙王了解了,吓坏了。立即赶到李世民宫里去求情,并答应事成之后,给李世民无数珍宝。李世民满口答应。
于是,到了5月5日这天午时前唐太宗就把魏征早早请来,让他陪自己一边下棋,一边喝酒。眼看就要到时间了,可他又不可以在太宗面前暴露天机。因为有心事,下棋都输了,酒就喝多了。结果醉倒在地。做了一个梦,在梦中,他拿着昌莆做的刀,艾叶做的马鞭,终于按时杀了龙王,为天下民众除去一大害。大家为了纪念他,就在端午这天把昌莆和艾叶挂在门前,用来驱邪保平安。
听了这个故事让我知道了一个传统节日的神话传闻。
下午,大家去曲江楼参观。门前的宣传栏对端午节作了详细说明,不过没爷爷给我讲的这个故事。而它让我了解了在我的家乡龙舟比赛已经移到4月去了,是为了纪念北宋抗金的英雄。收获了远近闻名的溱潼会船节。
在曲江楼听到服务职员的解释说明:“目前正是菜籽和麦子收成的时间,乡农高兴地忙着收成丰收的喜悦。节日的氛围不是非常浓,平淡祥和的生活就是真的的幸福”。
别样的端午节作文700左右2
初中一年级吃糕;初中二年级吃粽子;初中三年级吃螺;初四持艾草;初五吃一天。
唱着这首不非常和谐的童谣,又迎来了端午节。
端午是传统节日,在莆田就有这么一首不和谐的童谣,5月初中一年级便拉开了端午节的序幕。从初中一年级开始,家家户户都开始忙碌起来,筹备端午节的用品,虽不是不少,其中最被人眼馋的自然要属端午中的美食了。
一提端午节,最早想到的应该就是粽子了。粽子长得玲珑可爱,有咸味的和甜味的。我对于肉粽子不有兴趣,却对糯米粽情有独钟,特别是里面大大的枣子,家自己做的一直包的大大的。糯米的浓香夹杂着缕缕蛋草叶子的清香沁人心脾,咬一口,含在嘴里,越嚼越有滋味。逢过端午,奶奶动要包上N个粽子让我这只馋猫大饱口服。街上也有到处吆喝的,不过卖的粽子比家的要小不少,却非常贵,糯米粽里的枣子也不大,貌似插两个花生大的就了事了。有时嘴馋了,就道街边买一个解馋,却再也没那种余香了。
除去香喷喷的粽子外,穿新衣也是一大美景。用五味草煮上一大锅热水沐浴,然后再换上新衣,看上去格外清爽。虽然我穿的依然是穿过N次的衣服,不过香味仍然没办法抵挡。
大家这儿瞧不见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一大遗憾。不过大家非常快又找到了新的乐子――举办砸蛋大赛。端午节的蛋不再是拿来吃的,而是拿来砸的,或两两相碰比哪个的更硬,有或者拿来当子弹,瞄准射击。当砸蛋大赛落下帷幕时,只留下满地疮痍,一股腥臭,确实其乐无穷。
端午节那天,母亲都会用根根细绳细致地编成筐,按以往的风俗,编8个层,奶奶煮好蛋后就拿出3个最光滑的。底层放一个,接着是桃子。每种都是3个,用了6层。第2层就是一个步老虎,是看护这类东西的。最后挂在门口,根据长辈说的,纪念屈原。取下来时,就把筐整理好,放在一个盒子里,与比她早生的姐妹团聚。
而就在初五吃一天的享受中,端午节就顺利闭幕了。
别样的端午节作文700左右3
有关这传统的节日,有非常多种说法。在此我只想说我家乡的端午节。
自从我能跟在哥哥,姐姐后面跑开始到离家工作几乎每一个端午节都是在村子西北的最高的沙丘上过的。
有不少年,我爷爷都黎明前就挑过来无根水,又上山采回艾蒿草放在窗台上,夹在门把后,还夹在大家姐弟几个的耳朵上。这节日的氛围就是在这艾草的淡淡清香中弥漫开来。不需要任何华丽的语言,满是对儿孙健康,幸福的祝福。
有时我爷一给我夹上我就能醒过来,而有时却是闻到那艾蒿的阵阵清香后慢慢才从睡梦里醒来。不管咋醒这天早晨没喝无根水以前是不可以说话的。平常叽叽喳喳闹个不停的大家几个这天都非常乖的,喝完无根水,象征性的用无根水洗洗脸,下一个程序该分鸡蛋了。鸡蛋是我妈或我姑起早煮好的,但得分好。那时鸡蛋不是每天有,不是想要多少就有多少。大哥是男生,爷爷奶奶总分给他s十个,而大家姐妹几个能分到六道八个。每每这个时候看我撅嘴奶奶也能偷偷的多给我一两个,还不忘在我后脑勺上轻轻拍一下。
大家揣好分得的鸡蛋,叫上左邻右舍的小朋友非常早就出发。需要在日出前爬到北沙丘的最顶端,然后回头再看日出。5月末6月初的家乡已绿成一片,每家每户的小孩,还有邻村的都从四面八方往这赶。
男生们领着小狗,吹着口哨从大家身边呼啸而过,看哪个能第一个爬到最高呢。往上爬时不穿鞋的,网上裤腿就上,有时还倒滚回去。每爬上一个小山丘拿出鸡蛋相互磕一下哪个的现碎现吃她的鸡蛋,所以分鸡蛋时都挑红皮儿的小一些的。
登上最高处的都非常自豪的跟下面的挥手,喊叫,就如此边吃鸡蛋边上。四五个人扯着手唱着歌上,春风伴着欢笑飞舞,春日迎着大家升起。北沙丘的每一粒沙子也都欢快地在震动。
等疯累了,玩够后,满身是沙子的大家回到家时,香喷喷的韭菜卧鸡蛋,还有我妈烙的荞面饼已经摆好了。
别样的端午节作文700左右4
端午节是大家这块神州大地上的一个传统节日。到了那时,可热闹了!每人门前悬上艾草,挂上钟馗,有些地方还有赛龙舟,但这类还是吸引不了我,我最喜欢吃粽子,父亲对我说,端午节包粽子是为了纪念屈原,屈原在遭到不公正待遇的时候,不愿离开生他养他的故土,为了祖国,为了民族,投江为国捐躯。我想,爱国主义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是凝聚国家和民族团结支柱,屈原精神的伟大,在于他心忧天下,忠贞不渝的爱国主义精神。
包粽子第一要有箬叶。母亲对我说,箬叶要到山上采,山上会有箬叶树,我和伙伴们,大大家一块儿去采箬叶,山上有人工栽种的箬叶树,所以大家不需要瞎瞄瞎撞,直接去采就好了。我每次都会与伙伴们竞赛,看哪个采的多。箬叶采回家后,还要用剪刀剪去箬叶的两端,放在水里泡个一天半会儿的,才能包!有了箬叶还不可以,还要有糯米和馅料,我家是吃荤的,所以当然是去买肉了!
肉买来后,所有都筹备好了,只欠“母亲”这阵东风了!母亲包粽子前,当然要先把糯米搅匀,再依次放下三勺盐,两勺酱油,两勺味精,一勺辣椒粉,接着,才能包。母亲把箬叶折成三角形,流下一个空洞,先放一半糯米,再放下馅儿,然后又把糯米添满,再将箬叶包在糯米上,用线一绑,就形成了一个枕头形。我看着母亲做了许久,做得糯米没了,馅料空了,才停下来。停下来后,我看着一个个粽子,真是直流口水呀!就催着母亲快点煮几个,可母亲说,一时半会儿也煮不熟,叫我先出去,我看着都直流口水,又如何肯出去呢但母亲必须要我先出去玩会儿,我只得依依不舍地离去。来到街上,我见到很多伙伴也在街上,我一问才了解,他们也和我一样,都是被母亲赶出来的。大家各自说着想象中自己家里的粽子应该是多么多么的美味!
过了一会儿,大家各自怀着满腔喜悦回家了。早就唾沫流了“三尺”的我飞通常跑回家,一到门前就闻到了一阵阵扑鼻而来的香味,立刻跑到厨房,早就把一路跑回家的疲劳抛到九霄云外了。我一看盘中正冒香气和热气的粽子,也不管烫不烫,随手抓起一个,还真烫,我一下子把粽子扔到这只手,一下子把粽子抛到那只手,一下子又这只手抓抓,一下子又那只手挠挠,可我毕竟是皮肉之躯,太烫了也受不了,就把粽子用衣服包起来,再用小刀将粽子切开,一下子香喷喷的气味扑鼻而来,我馋的一下子禁不住咬了一口,啊,回味无穷!我立刻跑到街上,一会儿跑到这家,一会儿跑出那家,一会儿又蹦进了另一家,相互品尝着,各自推荐着我们的喜悦!
科技在发达,时光在飞逝,但端午节吃粽子风俗不会变。它将在神州大地上永远流传下去,愈加旺盛……
别样的端午节作文700左右5
中国人在节日里的很多活动都表达了对风调雨顺、生命健康、社会和谐的强烈愿望。《风土记》记载:“仲夏端午,烹骛角黍”,端午节采棕叶、包棕子体现了大家对植物的崇拜。学者何星亮觉得,粽子与新年的饺子、元宵节的汤圆和冬至节的馄饨等有异曲同工之处,均为内肉外皮,象征阳内阴外、阴阳和合包裹之象,它表达古时候中国人祈求端午之后,阴阳调和,风调雨顺的愿望。端午节赛龙舟的风俗除去缅怀屈原,还体现了大家对龙图腾的崇拜。闻一多先生在《端午考》中说:“距屈子投江千余年前,划龙舟之风俗就已存在于吴越水乡一带。目的是通过祭祀图腾——龙,以祈求防止容易见到的水旱之灾。祭祀之日便是端午,在水域中竞划刻着龙饰的舟船是‘龙祭’的要紧内容。”“古时候吴越民族是以龙为图腾的,为表示他们‘龙子’的身份,藉以巩固本身的被保护权,所以有断发文身的风尚。”端午节里既有关爱生命的主题,也有尚美的愿望。譬如,插艾蒿表面上看是祈福消灾,实有夏至之时驱除蚊虫毒疫之效果。喝雄黄酒、菖蒲酒具备强身健体之用途,民间谚语就有“喝了雄黄酒,百病远远走”。赛龙舟作为体育比赛,是力量的较量,也是万众一心的标志,参加比赛的人全神贯注,奋勇向前,观看比赛呐喊助威,欢呼雀跃;它不仅能够训练身体,还可娱乐大家的生活。佩五彩丝、五色缕、五色缯为的是辟邪驱瘟、保佑安康、延年益寿。五彩、五色中都有五,五象征五方、五行,五行相生相克,阴阳才能平衡,身体才能健康。从审美的角度看,五彩丝、五色缕、五色缯,色彩缤纷,具备装饰点缀用途,它又是美的象征,深为广大百姓喜欢。端午节还有回娘家的风俗。很多地方将端午称为“女儿节”,媳妇回娘家时,要带酒和肉,感谢爸爸妈妈的养育的之恩,同时,娘家也要回赠给女儿女婿一些礼物,期望女儿家人丁兴旺,生活美满幸福。
总之,端午是中国先民适应自然变化而形成的节日,是中国智慧的结晶。大家在夏天炎热之时,通过各种方法避暑热、驱蚊虫、防瘟疫,这种生活常识和风俗在传承过程中不断注入很多人文内涵,并在代代相传的过程中不断丰富和进步。
民族不同,风俗自然也不同。譬如说在国内的每年阴历5月初五,也就是端阳节所具备的风俗可是别具一格。
端午节是中国各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传闻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筹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的身体了。大家见后纷纷仿效,后来进步成粽子。
每到端午节,佩带香囊和系五彩线是必不可少的。大大家要做的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小孩的手腕、脚腕、脖子上拴五色线,如此可以防止灾害,由此可以保安康。
挂艾叶也是端午节必不可少的风俗。古人用艾草代表招百福,觉得它是一种可以治百病的药草,插在门上用为祛除各种毒害,可以使人身体健康。其实,这是因为夏天天气燥热,人易生病,瘟疫也易时尚;加上蛇虫繁殖,易咬伤人,所以要十分小心,这才形成此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