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是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下面是由我们给大伙带来的小学六年级正月十五元宵节作文5篇,让大家一块儿看看!
小学六年级正月十五元宵节作文1
每年阴历的正月15日,新年刚过,迎来的就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
正月是阴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就称为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15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就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大家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
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大家要素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外出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
元宵节也称灯节,元宵燃灯的风俗起自汉朝,到了唐代,赏灯活动愈加兴盛,皇宫里、街道上处处挂灯,还要打造高大的灯轮、灯楼和灯树,唐朝大诗人卢照邻曾在《十五夜观灯》中如此描述元宵节燃灯的盛况“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宋代更看重元宵节,赏灯活动愈加热闹,赏灯活动要进行5天,灯的样式也更丰富。明代要连续赏灯10天,这是中国最长的灯节了。清代赏灯活动虽然只有3天,但赏灯活动规模非常大,盛况空前,除燃灯以外,还放烟花助兴。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出目前宋朝。南宋时,首都临安每逢元宵节时制迷,猜谜的人海量。开始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由于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感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民间过元宵节吃元宵的风俗。元宵由糯米制成,或实心,或带馅。馅有豆沙、白糖、山楂、各类果料等,食用时煮、煎、蒸、炸皆可。起初,大家把这种食物叫“浮圆子”,后来又叫“汤团”或“汤圆”,这类名字“团圆”字音相近,取团圆之意,象征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大家也以此怀念离别的亲人,寄托了对将来生活的美好愿望。
今年我也不例外,中午吃了一餐香喷喷的牛排之后,晚上就到姑奶奶家吃了汤圆,有黑芝麻馅的、豆沙馅的、果仁馅的,令我眼花缭乱,我随意夹起了一个,一嚼,啊!满口的豆沙香飘了出来,发出迷人的香味,我不由自主的夹起一个又一个,吃得我满嘴飘香。
晚饭后,大家和姑奶奶一家一块去南湖广场看焰火,一路上,人山人海、热闹非凡,不少警察叔叔在保持秩序,公路上连汽车都没,大家把公路当成了人行道,人群缓缓的流向南湖广场。当大家走近广场,哇!那里已经是人头攒动,看样子大家只能挤进来了。八点钟一到,开始放焰火了,一颗颗礼花腾空而起,在黑色的夜空中爆开,有些像有步伐飞舞的流星,有些如闪闪发光的金环,有些像绽放着菊花,有些还像满天的繁星……刹那间,又一声巨响,一个礼花在天空中爆开,发出耀眼的彩光,在场的大家伴随礼花的绽放而哄动,夜空被装扮得五光十色、色彩斑斓,广场上沸腾了……
今年的元宵节真的被人难忘!
小学六年级正月十五元宵节作文2
“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阴历正月十五也就是传统节日元宵节。
在元宵节这一天有很多风俗,譬如:吃汤圆,吃饺子,放天灯等等,最令我有兴趣的则是放孔明灯。
传闻,在三国时期,诸葛亮被司马懿围困在了平阳,诸葛亮的手下也每个个束手无策,干在城外着急,诸葛亮在这个时候想到了一个可以通风报信的方法,那就是点烟火,让军队了解我们的地方。于是他让人拿来了千万张白纸,糊糊弄弄,裹成了一个个“小灯笼”,再算准风向,将“小灯笼”放上天,“小灯笼”飞上天后,在城外的军队看到了飞上天的“小灯笼”和一些轻烟,大喊道:“诸葛亮先生做灯笼突围啦!”
司马懿像一个不懂事的小孩,居然相信了,携带我们的兵队向灯笼飞的方向赶去,诸葛亮才得以脱险,后人为了祭念这“小灯笼”,就把它命名为“孔明灯”。
现代孔明灯都是用布做的,是一个近似的长方体,它的底部是一个圆形,五颜六色,各不相同。
一般刚买到的孔明灯是还没组装的,所以用的时候还需要大家组装。先将孔明灯的灯体用铁丝撑开,让它里面有足够的空间,然后再将燃料球捆在灯体下方,捆结实,有些孔明灯则是需要牵引线的,这个时候,大家就应该将牵引线绑在牵引环上。
组装完后,大家就能点火了,将燃料球点燃后,将孔明灯的底部尽可能放低一点儿,这是为了让灯体内的空气加热,使它上升,但不可以过低,以免灯体内的氧气不足而熄火。等大家赶到灯体有点儿烫时,并且有一股往上“蹬”的感觉,就能慢慢松手,让孔明灯缓缓上升后,就能拉灯体上的线,由此来控制孔明灯的高度和方向。
飞到空中的孔明灯像一个个气球似的,五彩斑斓。它日渐越飞越高后就更像一颗颗小星星一样,闪亮亮的,遍布在黑漆漆的夜空中。
目前孔明灯不只让我学到了科学常识,好玩,还寄托了大家对将来美好的愿望和期盼。我爱元宵节,更爱放孔明灯,仿佛与唐寅心有灵犀。
小学六年级正月十五元宵节作文3
小孩们非常喜欢元宵节,一是由于可以和大人一块包大圆儿吃,二是晚间能和其他伙伴聚在一块玩花灯。
元宵前一天下午,家家户户拿出了面粉,荠菜和肉粒肉丝,小孩们好奇心大,都凑到厨房里去看老大家包大圆儿。老人先和面,随后擀面,将面团擀成圆圆的面皮。当然,面皮要足够厚,如此馅儿才不会露出来,老辈的人包大圆儿都非常熟练,擀好了面皮后便用手指蘸点水,向一周围涂开,再用筷子填上馅儿,有的人家习惯在馅里加几勺盐,有些放几勺糖,最后封口进一步搓成圆球即可。
有的小孩看老一辈人包大圆儿十分容易,便以为自己也可包成那圆圆滚滚的大圆儿。他们先和面,但常不是水太多了就是面多了,一会儿盆里全是稀面糊,一会儿盆里满是面粉儿,做事马虎和好面的,那面也非常黏手。小孩们去和面,必须要把水和面用完了才放弃,总是他们脸上东一片白面粉,西一块黏面糊,十根小而细的手指裹上了为它们量身订做的厚白袄。
元宵节早晨,大家拉开大锅锅盖,舀起大锅里伴着青菜汤的大圆儿,在人家厨房边经过,满空气的清香味扑面而来。小孩们已坐在桌边,等大人捧上大碗,他们便夹起送进嘴中,伴着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度过了一早晨,就等晚上玩花灯了。
说起小孩们的花灯,种样也实在多,有些托着大大的白兔灯,有些拎着唱歌会旋转的木马灯,有些是盛放的莲花灯,还有些干脆把家的小灯笼拿下来,往上缠了根能发光的灯丝,就也算是个花灯了。晚间一到,小孩们就不约而同跑出来,等人齐了,一块开启灯的开关,音乐声交织在一块,闪着暖白色光的,闪着红色光的,闪着鲜黄色光的……总的是十分热闹。
大大家兴许会拿出几盏孔明灯,写上祝福,到空地上放飞它,让孔明灯携带祝福飞向遥远的天边。
黑压压的天空直至只能看见几个零星小点——也不知是星星还是远去的孔明——大大家才携带小孩回到家里,关上门窗。于是庆祝新一年的活动结束了。
新的一年也真的开始了。
小学六年级正月十五元宵节作文4
今年元宵节,吃过晚饭,大家就去看花灯、焰火了。七点刚过,大家就来到新市区看花灯,这里人山人海,花灯会多种多样,设计新奇,造型各异,市政府前的整个街道火树银花,璀璨夺目,吸引了成千上万的大家前来观赏;有做业务的人早早来到摆好摊位,有些坐车从几十里路的农村赶来,还有些孩子骑在他父亲脖子上,手拿着糖葫芦边吃边看。八点多钟,在市委大楼旁边一朵朵绽放的礼花腾空而起,哇!好美的夜空呀!只见深蓝色的天空布满了五彩斑斓的礼花,开放的礼花如一个个彩球,似一朵朵雪花,像一颗颗拖着彩带的流星,把漆黑的夜空照的好似白昼一样,把元宵之夜变得无比漂亮,我简直被迷住了。一颗颗五彩的礼花腾空而起,礼花炸开将来,一朵朵纸花飘落下来,甚至有些纸花还携带一颗颗亮闪闪的东西,真像一颗颗彩色的流星;有些礼花炸开将来是双层的,接着变成动物形状了;有些炸开将来就像下起了流星雨,刷刷地往下落;还有些好似一道道彩色的金环,把天空变得光彩夺目,整个市区都沸了五彩的花灯被高高的挂在了半空中,闪着耀眼的光芒。漂亮的花灯给这里增加了秀丽的色彩。这类造花灯的人手还真巧,什么羊形、龙形,拖拉机耕田形的都能造出来,真了不起。
听母亲讲,传闻在很长时间以前,世上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老百姓丰衣足食、安居乐业。忽然灾难即将来临、城内洪水泛滥,城外田地干旱,原来是王母娘娘请玉帝去赴宴,玉帝喝酒喝得酩酊大醉。宴会后空间回宫办事,于是把雨簿写错了,本应是城外雨五分,城内雨三分,玉帝给写反了。青龙得知缘由,便偷偷地里溜到天宫,改了雨簿,如此世上又慢慢恢复了本来面目。玉帝酒醒后,也发现写错了雨簿,但本想改正,又怕重臣说自己做事不慎重,只好将错就错。后来玉帝发现我们的雨簿被改过,不由心中大怒,派丞相来到人间杀了青龙,丞相照做了。青龙被丞相杀了后,变成一只神鸟,在玉帝殿外喊冤,玉帝心中感到惭愧,便下书要黄帝向百姓传令,要纪念为民除害的青龙。每年新年,大家都要敲锣打鼓,耍龙舞狮几年青龙,庆祝元宵节。
元宵节的风俗是吃汤圆,让每家团团圆圆,所以今晚母亲“权力下放”,把煮汤圆的要紧任务交给我来实行。我把它看成一件十分重大的任务,生怕煮破了,所以心里仿佛揣着一只小兔子“怦怦”直跳。我借助以前看母亲煮汤圆的经验,先把水烧开,把汤圆小心翼翼地放进来。我焦急地等待着,等待着。白白胖胖的汤圆浮出水面,看着它们一个个膨胀,我兴高采烈地喊道:“汤圆要出锅了。”我开心得不能了。
时间无声无息已过去了1个多小时,但大家一点也没感觉累。
小学六年级正月十五元宵节作文5
元宵节的那一天,我早早地起了床。
我先到了厕所把自己梳理得干干净净的后,也差不多该吃早餐了,幸好母亲帮我筹备好了,不然刚刚出去洗衣服的母亲,又要立刻就叫回来了,母亲如此把衣服来来回回的拿来拿去的,又要不耐烦的骂我了,我才不要受这份罪呢!
我吃完早餐后,父亲说要去三婶的酒店吃饭,并带大家一块去,大家去了,到了那里之后,我先到了经理室,经理是我的叔叔,我向叔叔要了钥匙,开了门后,我立即开了电脑,把我的号给开了出来吗,后来没玩多长时间后,我就听见母亲的叫声,仿佛是说:“诗颖,快来吃饭了”,我立刻跑到了饭厅后就看见了父母还有弟弟,有一个地方是空着的,我一看就了解是我的地方就是我的,我立马坐了上去一看那里的菜比家的菜都还差,我轻声细语的在母亲耳边抱怨着,母亲对我的建议十分不满生气的在我耳边说:别吵--别乱说,我嘴巴嘟了一下,拿起饭碗立马,往嘴里塞,吃饱了,我又往经理室跑,玩电脑,完了不到20多分钟的时候,大家就要回家了。
到家了,我一到家就,开了电视看了两个小时,由于到家时,就已经两点多了,到4点的时候,我又到楼下玩了,1个小时,忽然父亲叫我携带弟弟玩鞭炮,于是我上了楼,把弟弟领了下来,大家两个一块玩鞭炮,大家两个没玩多长时间,就看见父亲,将一大捆鞭炮,拿了起来。
三婶来了,还有堂弟他们两个,大家大伙一块快快乐乐地吃着晚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