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以来,高考考试历史考试困难程度渐渐加强,特别是选择题失分较多,一直在两个选项之中犹豫不决,令不少学生头疼不已。针对这个问题,学习啦我们为大伙搜集整理了以下的高中历史选择题选项排除的办法,期望可以对大伙有所帮!
高中历史选择题选项排除法总结如下:
1、排“错”法
即根据题目需要排除错误的选项,这里的“错”是指表述错误的选项,可以分成两种状况:
一是指与题干意思不符合的选项,但选项本身表达的看法没错误,而是指在题干设定的情景下不符合题干意思而言的错误。这种选择题的设问总是是针对某一历史事件,需要选出关于这一历史事件说法正确的选项,反过来只须排除说法错误的选项,剩下的也就是正确答案了。譬如,
下列关于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时国内政局的表述,正确的是
A.全国各省区均已宣布独立B.清朝皇帝已经决定退位
C.革命派学会了各省的政权D.袁世凯已学会了清政府的实权
解答这道题目,第一要明确是让选出正确的选项,也就要排除在题干情景下说法错误的选项。四个选项单独来看都没错误,但题干设定的情景是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时的国内政局,从时间的限定来看是1912年1月,因此要把四个选项都放到这一情景下进行排除。A.全国各省区均已宣布独立,从当时的状况来看,只不过南方十几个省宣布独立,而北方大多数区域仍然在清政府的控制下,所以该说法不符合题干意思;B.清朝皇帝已经决定退位,清帝退位是在1912年2月12日,所以不符合;C.革命派学会了各省的政权,武昌起义后,南方先后有十几个省宣布独立,但在革命形势进步的同时,各省立宪派和封建官僚投机革命,控制了大多数地方政权,所以不符合;其实到这个地方,正确答案已经出来了,就是D项。1911年11月初,清政府被迫宣布解散皇族内阁,任命袁世凯为内阁大臣,如此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集团取代了满洲贵族的统治地位,袁世凯也就学会了清政府的实权,所以D项符合题干。
二是指选项本身的说法就是不对的,第一就要排除。譬如,
下列关于义和团运动的表述,正确的是
A.从长江流域兴起,进步到京津区域B.一直遭到清政府的严厉镇压
C.带有笼统的排外的色彩D.曾在山东、直隶等地打造政权
这道题目是要考查关于义和团运动的有关常识,需要对义和团运动有一个整体的认识。题干需要选出关于义和团运动正确的表述,因此运用排“错”法。A.从长江流域兴起,进步到京津区域,这个选项的前半部分说义和团从长江流域兴起,而大家都了解“义和团,起山东”,因此A项说法本身存在错误;B.一直遭到清政府的严厉镇压,从清政府对待义和团的政策来看,先是剿灭后改为“招抚”,默许义和团为合法民团,最后又采取镇压政策,所以B项说义和团一直遭到严厉镇压本身就是不对的;D.曾在山东、直隶等地打造政权,大家了解义和团运动从兴起到失败都是分散的斗争根本谈不上打造政权的问题,所以D项的说法也不符合历史事实,是不对的说法。因此,排除掉错误的A、B、D,剩下的C项就是正确答案了。从剖析来看,义和团运动打出“扶清灭洋”的口号,不可以正确区别外来文明和外来侵略,带有盲目的排外色彩,所以正确答案是D。在这道题目中,选项A、B、D三项即便不看题干也是不对的,因此可以非常快的排除掉,解题的速度和正确率也就相应的提升了。
2、排“正”法
即根据题干需要排除说法正确的选项,这里的“正”是指说法正确的选项,这主如果针对需要选出说法错误、不正确、不准确或不符合事实一项的选择题。要做好这种题目第一要仔细审题,切忌粗枝大叶。由于在这种题目中,说法正确的选项反倒是不符合题干需要的,是“错误”的选项。譬如,
下列关于延安整风运动的表述,不准确的是
A.在思想上清算了“左”的和右的错误
B.实行“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
C.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
D.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
这道题目需要选出关于延安整风运动的表述不准确的选项,因此只须排除说法正确的选项就可以得出此题的正确答案。剖析:1942年,中国共产党拓展了整风运动。主要内容是反对主观主义,反对宗派主义,反对党八股。其主要意义在于,通过整风,党从思想上清算了“左”的和右的错误,达到空前的团结和统一,为正确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整风运动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通过剖析大家可以看出,A、B、D三项关于整风运动的说法是准确的,根据题目的需要,正确答案就是C。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是在1945年党的七大上,和整风运动没关系。
3、排“它”法
这里的“它”是指与题干意思无关的选项,也可以说是干扰性选项。排“它”法,即排除与题干意思不有关的选项,但这种选项本身说法是正确的,只不过与题干的需要无关,通俗地说就是风马牛不相及。总是这种选项的干扰性比较强,考生也容易出错。譬如,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的战役是
A.敦刻尔克战役B.诺曼底战役C.阿拉曼战役D.斯大林格勒战役
在这道题目中,题干的指向很明确,就是需要选出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的战役。从四个选项来看,C项的阿拉蔓战役是发生在北非战场,与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没直接关系,而且从地理角度就可以直接排除;A.敦刻尔克战役是英法军队撤离欧洲国内时发生的战役,也与开辟第二战场没直接关系;斯大林格勒战役是苏德战场的转折点,可以说是对德国法西斯作战的第一战场,也就谈不上第一战场的问题。通过剖析可以看出,A、C、D三项都与题干没直接关系,可以排除,剩下的B项就是正确答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