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学习方法  各学科学习方法  学科学习方法  脑力开发  演讲与口才  小学学习方法  记忆力  初中学习方法  资讯  英语 

初中历史中考会考复习要点

   日期:2022-05-28     来源:www.zhixueshuo.com    作者:智学网    浏览:535    评论:0    
核心提示:[db:简介]

2021年中考历史必考要点有什么你知不知道?大伙势必了解,中国历史悠久,文化丰富。文物,就是体现古时候进步的一面镜子,可以让大家直观、了然地看到国内的进步经历,一块儿看看2021年中考历史必考要点,欢迎查阅!


目录

中考历史重点要点

初中历史要点问答

中考历史要点汇总


中考历史重点要点

1、1927年4月,蒋介石在南京打造国民政府;

武汉国民政府与南京国民政府合并,史称宁汉合流。

2、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领导的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秘密召开紧急会议,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x总方针,决定在湘、鄂、赣、粤四省发动秋收起义。

3、1928年,井冈山革命依据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个农村革命依据地。

4、1934年十月红军开始长征;

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成为长征的转折点;1936年十月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这三大主力红军在甘肃的会宁胜利会师,标志着红军长征胜利结束。

5、1931年日本以“柳条湖事件”为借口,发动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

6、西安事变的发动者张学良、杨虎城,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忙下同意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倡导。

1936年12月蒋介石亲赴西安强令东北军,西北军进攻红军。西安事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倡导和平解决,中共派周恩来赴西安谈判。和平解决最有益于中华民族。

7、1937年7月7日,日军制造了卢沟桥事变,标志着抗日战争全方位爆发;

12月日军攻陷南京,屠杀中国军们30多万,南京大屠杀是中外历罕见的。

8、1938年日军进攻徐州,李宗仁指挥台儿庄战役,获得了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胜利。

1940年,彭德怀在华北指挥的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规模的战役。打败了日军在华北的气焰,増强了华北军民的抗日信心。

9、1945年4-6月,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召开了中共七大。

1945年8月美国在日本广岛和长崎各投一颗原子弹,苏联也对日作战。1945年中秋节,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举行投降签字仪式,抗日战争最后结束。

10、1945年十月十日国共两党签署了《双十协定》。

11、1946年6月,x发动全方位内战。

1947年,彭德怀指挥西北解放军使用蘑菇战术,先后获得了青化砭、羊马河、蟠龙、沙家店战役的胜利。粉碎了敌人对陕北的重点进攻。

12、1947年5月,陈毅指挥华东解放军获得了孟良崮战役的胜利。

击毙了师长张灵甫,粉碎了敌人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13、1947年夏,解放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策略反攻的序幕。

14、1948年9月,华东解放军和中原解放军以徐州为中心举行了淮海战役,共歼敌55.5万,淮海战役为解放长江以南各省创造了条件;

1949年1月聂荣臻指挥了平津战役,北平和平解放。

15、1949年4月21日,人民解放军开始了东起江苏的江阴、西至江西的湖口的渡江战役。

4月23日,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标志着统治中国22年的x政权垮台。

16、1949年9月政协一届会议在北平举行。

大会通过的《一同纲领》起着临时宪法有哪些用途。大会决定以北平为首都,改名为北京;使用公元纪年;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以五星红旗为国旗。

17、1949年十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新中国的诞生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18、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到1953年结束,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出现了黄继光、邱少云,国际主义战士罗盛教等英雄人物,抗美援朝战争的指挥者是彭德怀。

19、1947年中共中央颁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拓展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

1950年,开始分批进行土地改革,1952年底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建国初期的三大运动是土地改革、抗美援朝、镇压x。

20、1953年,国内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到1957年完成。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一部社会主义种类的宪法,奠定了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基础。

21、1956年,国内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三大改造完成后,标着着国内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经济规范已基本打造,国内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2、1956年,在北京召开的中共八大的功绩在于为国内的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方向。

23、1958年掀起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违背了经济进步的客观规律,出现了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的“左”倾错误。

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加上三年自然灾害和苏联政府违背信义的行为,导致了国内1959年至1961年紧急的经济困难。

24、

25、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大会作出了把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策略决策,是建国以来党的历的伟大转折,标志着国内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国内农村的改革是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6、1987年中共十三大拟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1992年党的十四大明确了国内经济体制改革的目的,是打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解放和进步生产。

27、中国于1997年7月1日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1999年12月十日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

28、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一同兴盛的民族政策,在少数民族区域实行民族地区自治。

29、1956年,聂荣臻主管国防尖端武器的研究和生产。

60年代,中国先后研制出导弹、原子弹、氢弹,人民解放军的武器装备不断更新。

30、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人民解放军由数目规模型向水平效能型,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

31、1954年,国内总理周恩来访问印度、缅甸同两国总理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互相尊重领土和主权完整;

互不侵犯;互不干预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32、1971年,第26届联大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33、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中美发表上海公报。

1979年,中国与美正式打造外交关系。

34、中国承办亚太区域经合组织会议。

返回目录

初中历史要点问答

1、遵义会议意义: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共中央的统治,成为党和中国革命历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2、红军长征起止时间?长征胜利有什么意义?起止时间:1934-1936年。

意义:红军长征是历前所未有些壮举。长征的胜利,保存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为开创中国革命新局面奠定了基础。

3、啥是西安事变?它是如何解决的?这种解决方法有什么意义?张学良、杨虎城在劝蒋介石联共抗日,遭到训斥后,为逼蒋抗日,于1936年12月12日扣押了蒋介石,通电全国,提出停止内战等倡导。

这就是西安事变。事变发生后,形势复杂。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利益为重,倡导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应邀派周恩来等到西安参加谈判。经多方努力,蒋介石被迫答应“停止剿共,联共抗日”,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意义: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4、中国共产党七大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有什么历史意义?内容:1945年召开的中共七大拟定了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中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打造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5、抗日战争的胜利有什么历史意义?抗日战争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首次获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它洗雪了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中国的抗日战争,对彻底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具备决定性有哪些用途,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和人类文明的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

6、中国人民解放军与x军队展开主力决战进行了哪三大战役?有什么重大意义?三大战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意义:三大战役共歼敌154万余人,基本上消灭了x军队的主力,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基础。

7、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结束了中国百年来任人宰割的屈辱历史,国家取得了独立,人民当家作了主人;中国历史从此进入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

8、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于何时何地?其主要内容和意义是什么?

9、试述中英、中葡《联合声明》的主要内容及港澳回归的意义。

内容:《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中葡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规定,中国于1997年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1999年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后,作为中国的特别行政区,港人治澳,现行的社会规范、经济规范、生活方法50年不变。意义:港澳回归,洗雪了港澳被英、葡长期侵占的历史耻辱,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重大步骤,港澳的进步进入了新年代。

10、简述九一八事变。

1931年9月18日,日军在沈阳城北的柳条湖村,蓄意炸毁了南满铁路的一段路轨,诬陷是中国军队破坏。日军以此为借口,想东北军驻地和沈阳城发动进攻,并在第二天占领,这就是九一八事变。

返回目录

中考历史要点汇总

人类的形成

1.人类的出现:

猿类——正在形成的人——完全形成的人——人。

现代人类可能是从非洲南方古猿中的一支进步而来,南方古猿是“正在形成中的人”。

人类在距今约三四百万年前形成。

2.人类的进化:

完全形成的人分为四个阶段

早期猿人——坦桑尼亚奥都威峡谷“能人”;

晚期猿人——印尼爪哇人、中国元谋人和北京人

早期智人——德国尼安德特人、中国丁村人;

晚期智人——法国克罗马农人、中国山顶洞人

3.人种及分布:

白色人种——欧洲、北美洲、澳洲 ;

黄色人种——亚洲 ;

黑色人种——非洲、南美洲

4.氏族社会:刚开始是母系氏族社会,伴随生产的进步进入父系氏族社会。

母系氏族社会:群婚,子女“只知其母,不知其父”,财产公有,以采集和鱼猎为生。家务劳动为主,妇女在社会中站主导地位。

父系氏族社会:婚姻相对固定,子女“既知其母,又知其父”,男子从事犁耕业和畜牧业占主导,出现产品交换和私有制,部族和首领是男性。

5.原始人群居生活是什么原因:生产力低下,生产工具原始,物质相当匮乏,只有依赖集体才能存活。

6.比较:父系氏族社会代替母系氏族社会是什么原因及后果。

相同点:

⑴ 都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⑵ 都实行财产、分配公有制。

不同的地方:

⑴母系氏族社会妇女在社会中站主导地位;父系氏族社会男子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

⑵母系氏族社会子女“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父系氏族社会子女“既知其母,又知其父”。

⑶父系氏族社会后期,生产力进一步提升,出现了私有制和奴隶制,原始社会解体。

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

1.四大文明古国

古埃及——尼罗河流域——金字塔、狮身人面像——权力与尊严的象征

古巴比伦——两河流域——汉谟拉比法典、空中花园

古印度——印度河、恒河——种姓规范

古中国——黄河、长江流域——分封制

2.古文明与大河的关系

气候湿润,地势平坦,日光充足,合适生活存;大河按期泛滥——提供水源和肥土,利于农业生产。

3.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现存的古时候的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4.种姓规范:在雅利安人侵入印度的过程中形成。

社会分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四个等级。下一等级不能从事上一等级的职业,不一样的等级不能通婚。影响: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对后来印度社会的进步带来不好的的影响。

西方文明之源

1.爱琴文明:克里特文明、迈悉尼文明

2.古希腊兴盛的成邦:雅典、斯巴达

3.雅典城邦的自然条件:近海,海上交通便利,工商业发达;

气候湿润,适合种经济作物。

4.公元前5世纪后半期,伯利克里当政期间,雅典达到全盛。

缘由:伯利克里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内容:扩大公民权利,成年男士公民可以参加公民大会;鼓励学术研究,进步文静,看重教育

5.伯利克里时期雅典兴盛的表现

政治上, 奴隶制民主政治进步到顶峰;

经济上, 奴隶制经济高度兴盛;

文化上 文化昌盛。

6.斯巴达成邦:崇尚武力,实行严格的军事练习规范。

7.罗马共和国的兴亡

罗马历史进步线索

罗马城——罗马共和国——称霸地中海——罗马帝国——帝国分裂——西罗马灭亡

主要战争及战役

布匿战争 坎尼战役以少胜多

公元前49年,凯撒夺取政权;公元前27年,屋大维独揽国家大权,打造罗马帝国。

8.奥林匹克运动会历史沿革:刚开始举行赛会祭神,前776年—394年共举办290多届。

现代奥运会开始于1896年,每四年举行一届。2004年在希腊雅典举行,2008年在中国北京举行。

亚洲封建国家的打造

1.一世纪前后,出现奴隶制国家;

5世纪大和统一了日本。

2.七世纪中期,日本改革派发动宫廷政变,孝德天皇颁布新诏书,参照中国的隋唐规范,进行大化改新。

要紧人物:中臣廉足

3.大化改新的内容

政治上打造中央集权的天皇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

经济上 收回贵族土地为国有,部民转为国家公民;按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按期收税。

大化改新有哪些用途: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4.伊斯兰教的产生:公元610年,穆罕默德在麦加创立了伊斯兰教;

622年在麦地那打造起政教合一的阿拉伯国家。622年是伊斯兰教历元年。

5.伊斯兰教打造有哪些用途:尊重一神“真主”安拉,反映了统一国家的政治需要;

伊斯兰教是一种宗教、政治、军事三位一体的组织。

中古欧洲社会

1.公元5世纪,西罗马帝国灭亡,日尔曼人打造了法兰克王国。

2.8世纪,宫相查理·马特进行改革,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规定得到土地的人需要为封建主服兵役。

3.改革后果:形成严格的等级规范,即:帝王—大封建主—小封建主—农民。

4.公元1世纪,耶稣创立了_。

西欧封建社会时期,_会成为西欧最大的土地所有者,是西欧封建规范的精神支柱。在精神和文化范围,神权凌驾所有。

主要事件:751年宫相“丕平献土”,使教权凌驾于皇权之上。13世纪,教会建起“宗教裁判所”。

5.10世纪,欧洲出现了手工业和商业中心的城市。

如:威尼斯、牛津、曼彻斯特。

6.因为西欧城市是在教会或封建主的领地上产生的,封建主对城市市民加大剥削,使阶级冲突日益尖锐。

12世纪,法国琅城的城市市民与封建主展开了10年的斗争——市民争取城市自治权。

7.早期资产阶级的产生:西欧城市的进步过程中,市民阶级形成了,市民阶级中的富裕商人和银行家进步为早期的资产阶级。

为资本主义的兴起装备了条件。

8.15世纪中期,定都君士坦丁堡的东罗马帝国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灭亡。

著名建筑有圣索非亚大教堂。

古时候世界的战争与征服

1.希波战争:公元前6世纪,古时候伊朗区域打造了波斯帝国。

前5世纪,波斯帝国三次出征希腊,最后希腊战胜波斯,史称希波战争。

为纪念希波战争——马拉松战役中的长跑英雄菲迪皮茨设立了马拉松赛跑。

2.公元前4世纪,希腊北部的马其顿国进步起来,并控制了希腊。

亚历山大继承马其顿王位,史称亚历山大大帝。他出兵东征,打造地跨欧、亚、非的亚历山大帝国,定都巴比伦。

3.亚历山大东征的影响:促进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进步。

4.公元前27年,屋大维建罗马帝国,多次发动战争。

公元2世纪,罗马帝国成为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地中海成为它的内湖。

5.罗马帝国扩张的影响:一方面充满暴力,其次罗马文化渗透到它统治过的广大区域。

6.罗马帝国与中国的交往:丝绸的道路

中国丝绸;甘英出使大秦。

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

1.阿拉伯数字:前身是印度梵文的字头文字。

阿拉伯人加以改造,12世纪初,传到欧欧洲。16世纪,与目前的写法基本一样。

2.亚欧商业往来的渠道:丝绸的道路

3.阿拉伯的辉煌文化:创立完整的代数学;

巴格达医院院长阿齐斯写成外科医学著作《医学集成》;大夫依本·西拿著有《医典》。

4.意大利商人马可·波罗到中国元朝大都任官,游历中国大江南北,返回后完成《马可·波罗行纪》。

激起欧洲人对东方的憧憬和向往。

1.文字的出现

象形文字——古埃及人,对将来字母文字产生要紧影响;

楔形文字——两河流域苏美尔人,被西亚古时候各民族所使用,为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

字母文字——腓尼基人,为将来欧洲的字母文字奠定了基础。

2.世界三大宗教

1.古时候科学家

① 阿基米德:发现杠杆定律、浮力定律、创造螺旋式水车

② 亚里斯多德:创立物理学、植物学、动物学、逻辑学,被誉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2.古时候文学家

① 荷马:《荷马史诗》,包含《伊利亚特》和《奥德赛》。

②索福克勒斯:《俄底浦斯王》。

③《天方夜谭》又名《一千零一夜》:阿拉伯民间故事集,《阿里巴巴》、《阿拉丁和神灯》。

④埃斯库罗斯:古希腊悲剧之父

⑤阿里斯托芬:古希腊喜剧之父

3.建筑特点

罗马式建筑

特征:拱顶、多梁柱、平面呈十字架形

如:麦加强清真寺

哥特风格

特征:高、直、尖和强烈的向上感

如:巴黎圣母院

中国古典建筑

特征:中轴对称、层次分明、主体突出

如:故宫

初中生怎么样学好历史

1、读是学习的第一步,因此必须要看重初中一年级历史的阅读。

第三还要有选择的对待课本的小字内容,它通常是对大字内容的详细补充,主如果加深了解之作用与功效,但并非全部需要学会,因此要在教师指导下有选择阅读,并注意重要语句。

2、理解是有效记忆的基础,是正确运用常识解决初中一年级历史课中问题的首要条件。

因此必须要看重培养。没理解就不算基础知识,更没办法精通。要理解需要用心学多考虑。

3、学历史要掌握找重点

第一要知道课本的基本结构。通常说历史课本的每一课一般分为几部分内容,大字部分是该课的主要内容,要掌握剖析历史课程中什么部分是重点,那些不是重点,什么内容是需要必须要记住的,什么内容是知道就好的,只有把握了重点,才能在学习中做到有些放矢,对常识的学会才能愈加结实。

4、要掌握找到历史中的兴趣

新课程下教程中的图片明显增多,图文并茂。但大家总是感觉太陌生,不太有兴趣,由于图片中的人和事离大家太遥远。若是大家自己“参与”的或自己熟知的人和事的有关照片,大家的关注程度可能就大不同了。

通过自己搜集图片、资料,你所记住的就不止是几个枯燥的时间、数字和人名了,而是携带一种深深的情感去认识这段历史,那样这段历史中的人和事也就被你赋予了情感色彩。

返回目录


初中历史中考会考复习要点有关文章

★ 初中会考历史复习要点及办法概要

★ 初中三年级历史会考复习要点

★ 2021年初中历史会考要点汇总

★ 初中历史中考重点总结入门知识点

★ 初中常考历史内容整理概括

★ 初中历史重点复习

★ 中考历史复习

★ 初中会考历史复习提纲

★ 初中历史必考内容要点

★ 初中三年级中考历史复习常识

 
 
更多>大智教育相关文章

智学网-大智教育,好的学习方法与技巧指导,我要自学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