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因努力而漂亮的自己小升初作文
小升初择校的道路不要为一点小挫折痛哭流涕,也别为一点小打击自暴自弃,择校的道路本来就充满坎坷,择校的道路步步艰辛,没经历过失败和考验的择校,会像流水线上的商品,麻木又无趣。
回顾2017年我娃小升初的道路,自3月份开始报名,有些学校可能会更早点。到6月上旬结束,报报(名)考考历时三个多月时间。100天左右堪称“百日大战”,有期待、有焦虑、有惊喜、有失落、有意料之外。这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亲身经历了这场没硝烟的考试之战后才能愈加深刻领会。上岸的经历大致相同,没上岸的各不相同。
今天以此文来为我娃2017小升初征文做一个终结。2017小升初结束了,2018小升初还会远吗?期望我娃备战小升初的经历能为2018小升初的家长提供借鉴。
概要为20字方针:目的明确、选择备胎、考证优先、投其所好、很多刷题。
目的明确:依据自己学区状况,选择相对优于学区的学校或者是传闻中的名校。只须确定择校,第一要拟定目的学校,建议设定第一目的学校(制高点的学校)。由于方向明确后,下面的重点是怎么样达成目的。大家家就确定了以45中本部为第一择校目的,后期的所有都围绕考上45中而展开。我不同意有的家长的做法,只须能报上名的学校都给小孩报名考试,一所学校一所学校的考试,一次一次考上后的纠结,好多学校都被录取了,但后来去上的.学校也只能有一所。某种程度上给学校增添了负担,同时也给一些真的想择某校的娃增添了障碍,导致了非必须的资源浪费。
选择备胎:确定第一目的学校后,以防万一没被目的学校选中,那就需要确定第二目的学校,姑且称为“备胎学校”吧。其实备胎学校不主张选择太多,有些家长只须能报上名的学校都给娃去报名考试,成了考试专业户了,娃考的多了,最后也会厌倦的。个人建议最多选择二所中学作为备胎学校。在家长帮论坛里大家常常能看到钟爱一所学校的,有一种不被录取誓不罢休的感觉,把宝押在一所学校其实也不可取,毕竟择校生指标有限,是高手的同台角逐,激烈程度不言而喻,万一没发挥好,或者说其他人的证书比你的还“硬”,假如没被录取,那真的没退路。所以选择一至二所比较理想的中学作为择校的备胎学校也是尤为重要的。
考证优先:择校成败的重要是“打铁还需自己硬”,大部分学校报名都需要区级及以上有关获奖证书与奥数、信息学、机器人、习思等证书。学校的获奖证书是由学校推荐评定的,相对获得的可能性较小,绝大多数的小孩是通过教育培训机构考试获得的证书。所以考证对小升初成功与否至关要紧。特别是奥数类证书,其实不少学校择校考时都会有奥数类题目出现。回顾小升初的“百日大战”,我最大的感触就是:“得数学者小升初终能如愿。”假如回首让我重来,我会提前让小孩学习数学的。一年前的暑假大家才知晓“择校”一词。听过来人讲那择校往事,想择校成功,数学成绩必须要好。补数学火烧眉毛,找个好的培训机构尤为重要,幸运的是2016年暑假大家遇到了“学而思培优”。说学习数学,其实就是学奥数。纵观各学校组织的考试,数学必考,语文、英语有选择性考之。数学优先,奥数为主。有人会说,那不是奥数,那是“提升拓展”,事实是有的小孩在学校名列前茅,参加择校考试时却被虐了,其实挡路虎就是“奥数”常识。义务教育是不会超纲教学,要想择校崭露头角就必须要苦学奥数。
有的家长可能会说,自己家里的娃9月份开学就小学六年级了,目前开始学奥数是否有点晚了,以我娃学奥数的经历来看,其实也只用了一年,数学脑大开,2017年相继获得了华杯赛一等奖、期望杯二等奖的成绩。所以在此特别强调,小升初的道路,只须开始走,就不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