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字的书无字的书心灵的书作文
又到一年一度高考考试季,整个社会都由于高考考试而兴奋了。而浙江语文作文题引起了广泛共鸣——生活三本书:有字之书、无字之书、心灵之书。下面是我们收拾的有字的书无字的书心灵的书作文,欢迎大伙阅读参考,期望对你有所帮。
篇1、书生
上苍赐人以三书,一曰有字之书,二曰无字之书,三曰心灵之书。此三者,同出而异名,殊途而同归。念书者可称书生,而凡世间之人,或多或寡,必读此三书,故世间之人皆为书生也。
有字之书,文章著述也。以一字概之,是为录。往圣先贤著经典,而后人传习之;诗仙词圣书佳句,而后人吟咏之。有字之书,乃作文章者之见闻经历、所思所想,付诸于文。孔夫子所著之《春秋》,太史公所著之《史记》,皆属有字之书也。李太白狂歌之《将进酒》,杜子美哀叹之《石壕吏》,亦属有字之书也。以文章传道义,以诗篇记良辰,此有字书之真谛也。
无字之书,生活经历也。以一字概之,是为行。劳心柴米油盐,远游名山大川,皆读无字之书也。无字之书是为行万里路,如古徐霞客之游览,如马可波罗之远渡。于万化冥合之间,读自然造物之书。鬼斧神工,最好看的之书乃天成。无字之书亦是平时生活,秋风卷屋,五斗折腰,利锁名缰,虚苦劳神。于困顿失意之时,读泪湿汗浸之书。披荆斩棘,最重之书乃生活。
心灵之书,思想精神也。以一字概之,是为己。人即心,心即道,道即天,天人合一。人以心观宇宙,观宇宙亦是观心。陆九渊曾言:“宇宙即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心灵之书包罗万象,可绝不是万象本身也。康德、柏拉图之考虑,于此二人乃心灵之书,而其著述非心灵之书,故此书没办法外借也。心灵之书乃思想本身,发于人,终于人。凡世间之人皆有心灵之书,而此中玄奥不可言传。
文人以有字之书录无字之书,圣人以有字之书传心灵之书;学者以无字之书习有字之书,行者以无字之书证心灵之书;贤者以心灵之书衍有字之书,哲人以心灵之书明无字之书。此三书连环相扣,缺一不可。书生在世,读尽经典,而读此三书断不可厚此薄彼,需雨露均沾,相辅相成。
失有字之书,则文明难以传承进步;略无字之书,则学问皆如纸上谈兵;缺心灵之书,则生活浑若傀儡木偶。幸上苍非悭吝之辈,播此三书于人间。是故世人尽能读此三书,行此三书,传此三书。
故世人皆能成书生也。
篇2、念书与做人
古人云:念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话我倒背如流,到近期我才算真的领会了它的境界。
以前,我书虽读得不少,但作文表达却不如何。可能是由于还没“破万卷”吧!
一年来我又开始很多阅念书籍了,每一本书都细细领会,细细咀嚼。读青山、读蓝天,我从中领会了大自然的奇异,万物的自在;我读社会、读生活,我见识了人间的丑恶与善美、拼搏与收成。自从“念书破万卷”后我惊奇的发现,我能通过书这扇窗户,去读老师、读朋友、读生活。我惊讶地发现:这世间本就是一本大书:奇异、美妙、忧伤、丑恶、善美,又蕴藏着丰富的常识源泉。人间的酸、甜、苦、辣,真实极了,灿烂极了。令我更快乐的是从那将来我的作文水平愈加高。虽谈不上文声高手倒也能出口成章了。在家,满脸秀才样,之乎者也,吹得爸爸妈妈笑眯了眼。文场上,我博古论今,旁征侧引,多次遭到老师同学们的赞赏,成为学校“作文尖子”的佼佼者了。这么大的收成,大概都是“念书破万卷”的功劳吧!的确,念书给我带来了非常大的变化,充实了我肚子中的“墨水瓶”。使我由原来的“粗口成章”变成“出口成章”了。
书,是谜;书,是奇,书是喜;书,是大家永远的生命!哪个不说目前的美好生活是由书堆积起来的?春秋的晏子,清朝的纪晓岚等等伟人为何有过人的才智?是书,正是书收获了他们的的才华,铸造了一代又一代的栋梁!那就让大家“念书破万卷,建设新生活”吧!
篇3、念书之境
一代国学大师王国维曾有治学三境界之说,以“境界”来喻研究学问的不同层级,而我觉得,这则材料中的有字之书,无字之书,心灵之书,也暗合了念书的三种境界,虽然并不尽相同。
有字之书,当然指的是大家的书本常识。一个人想要获得生活的`进步,思想的成长,书本常识的积累丰富,是断然不可或缺的。大家都知道,书本常识,特别是经典的书本常识,是大家人类各种思想的结晶,宝贵经验的概要,是大家认识世界的最好切入点。
培根过去在《论念书》中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因此,做为一个人,第一读好有字之书,好好的汲取前人留下的宝贵经验,就犹如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认识这个世界,改造这个世界,是一件多么幸运幸福美好的事情!
赵太祖打天下后,每每劝宰相赵普多念书,赵普秉烛夜读,后以“半部论语治天下”。
强调有字之书的巨大用途,并非忽视或者不承认无字之书的巨大意义。
《红楼梦》中说的好: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皆文章。经历丰富复杂的社会磨炼,享受生活风雨捶打烘烤,造就敏锐的洞察力,游刃有余处置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读无字之书,读社会实践之书的最大意义。
有时侯,读有字之书是基础,是为了更好的认识这个世界,改造这个世界,更好的读懂读好这无字之书。
而读好无字之书非常大程度上也取决于你有字之书是不是可以读好。假如有字之书读的浅,读的少,它总是制约你读好无字之书。这里的读好有字之书得标准,并非完全取决于你念书的多寡,而取决于你对有字之书的活学活用。学以致用,或有字之书,运用到读无字之书中去,更好的改变自我,提升自我,进而改变世界。
但,也不可以说,不读有字之书,就不可以读好无字之书。汉刘邦,朱元璋,起于草莽,兴于行伍,有字之书少,但无字之书读的好啊!
因此,大家说,这里的第一第二境界,并非截然分开,水火不容的,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同样更不是没第一境界,就没办法达到第二境界的问题。但,我还要说,读有字之书易,读无字之书难啊!
而由读无字之书,进而到读心灵之书,则是念书又一境界。
读懂心灵,读懂其他人的心灵,读懂自我的心灵,从根本上来讲是改变自我,改变自我的思想,自我的心灵。“古之人念书为己,今之人念书为人”。为己,就是改变自我,提升自我。
由被动的念书吸取常识,被动的认识世界,到主动的认识自我,直抵自我的灵魂深处,这肯定是念书过程的巨大飞跃,由为人念书,到为己念书这也是一个很大的飞跃。
孔子云: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是自我心灵的省察,这是自我时时的进步,这是自我心灵的时时阅读。
只有念书读到了心灵之境,才可以将书融入血液,将书化为自己思想的一部分,生命的一部分,然后,方能风韵自华,口吐莲花,方能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方能宠辱不惊,看堂前花开花落,方能去留无意,看天上云卷云舒。
这才是真的的读好了自我的心灵之书。
因此,作家需要大家读好有字之书,无字之书,心灵之书,是需要们逐步提升自己,逐步达到心灵之境。如此,大家的生活将愈加丰富,大家的思想愈加深刻,大家的心灵将愈加丰盈!大家的社会愈加文明,愈加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