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生在备考历史高考考试时,应该注意整理所学的历史常识。毕竟高中的历史内容非常乱,考生需要知道这部分要点。下面是我们为大伙收拾的有关高考考试历史基础考试知识点要点大全,期望对你们有帮!
高考考试历史考试知识点要点
1.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通过分封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
2.通过层层分封,西周形成了贵族统治阶级内部的森严等级“天子—诸侯—卿医生—士”。
3.宗法制的突出特征有嫡长子继承制;大宗与小宗是相对的;政治规范方面体现为分封制。
4.宗法制有益于保障各级贵族享受“世卿世禄”特权,把“国”和“家”密切结合起来。
5.宗法制在政治规范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分封制在血缘关系方面的体现就是宗法制。
6.“皇帝”名号的确立,是秦完成一统大业的产物,显示了皇帝独尊的权势和地位。
7.以“皇帝”之称代替“王”之号反映了神化君权的新统治观念的出现。
8.以三公九卿为主的中央政府各级官员,在地位、职责和权力等方面都处于互合适合、互相牵制的状况,其他人都没办法独揽朝政,军国大权最后操纵在皇帝一人之手。
9.秦代的地方行政机构,分郡、县两级,与此相适应,也打造了一整套地方各级官僚体系。
10.在秦代,皇帝的命令,通过三公九卿,经由郡、县,再通过乡、里,可以直达百姓。
11.郡县制与分封制的显著不同的地方,是最高统治者直接委派官吏统治地方,最高统治者的命令可以通过各级官吏直达百姓。
12.由秦代开始形成的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古时候大一统王朝规范的基础。
13.三省六部的运行程序: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
14.三省六部制中的三省之间既相互牵制,又互为补充,分工明确,提升了工作效率。同时,完整的相权被分割,防止了权臣独揽大权,有益于加大皇权。
15.宋朝:实行二府三司制。其特征:进一步分割相权,加大了皇权,却减弱了对皇权的约束;职权过于分散,致使行政效率低,出现了冗官局面。
16.科举制把念书、考试与作官紧密联系起来,有益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出处,提升官民文化素质。
17.科举制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的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大了中央集权,成为古时候中国长期维持兴盛的规范保障之一。
18.从汉到元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规范的进步呈现出两大趋势:一是君主专制不断加大,即不断削弱相权,强化皇权;二是中央集权不断加大,即不断削弱地方权力,把地方权力收归中央。
19.以三省六部制为代表的`中央行政规范,以科举制为代表的选官用人规范及维护官僚队伍廉洁高效的监察规范,是中国古时候政治规范高度成熟的表现。
20.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直接目的是解决地方割据问题;根本目的是加大皇权,巩固统治。
21.宋初收精兵:设“三衙”统领禁军,发兵权归枢密院。达成统兵权和调兵权离别,有益于皇帝控制军权。
22.宋初削实权:削弱或剥夺地方节度使、州郡长官和武将权力;州郡直属中央;派文臣出任州郡长官,下设通判监督地方官。
23.宋初制钱谷:地方财赋运往中央,消除去地方割据势力的物质基础,维护了统一与安定。
24.宋太祖加大中央集权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基本解决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同时,导致“冗官”、“冗兵”、“冗费”的国家财政危机。
25.明太祖吸取元朝权贵专权的教训,裁撤中书省,废除丞相,亲掌六部。所设殿阁大学士,仅备顾问兼协理章奏,不参与决策。
26.中国古时候中枢权力体系进步变化的趋势是相权渐渐被削弱,专制皇权不断加大。
高中历史必修三要点
文静复兴和宗教改革
1、意大利的资本主义萌芽
文静复兴的背景:
出现了佛罗伦萨和威尼斯等著名的工商业城巾。在激烈的角逐中纷纷采取鼓励进步工商业的政策,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进步,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新兴资产阶级期望创造财富,他们看重通过改进生产技术、提升经营方法创造财富。
教会严格控制着文化思想的进步。
2、文静复兴
1、性质: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借古时候文化之名宣传新的资产阶级思想。
2核心:人文土义。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觉得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需要一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3、表现:第一在文学艺术范围表现出来。
4、代表人物:
薄伽丘,文静复兴时期著名文学家,代表作简短小说集《10日谈》。作者抨击了封建道德和教会的禁欲思想,宣传人类平等,主张进步人的个性。
但丁和彼特拉克,他们和薄伽丘一块被誉为文静复兴“文学三杰”。但丁在他的长诗《神曲》中,率先对教会的丑恶现象表达了憎恶。彼特拉克的代表作是《歌集》,他最早提出要以“人的知识”代替“神的知识”,被叫做“人文主义之父”。
达?芬奇等艺术大师创作了很多杰出作品,一扫中世纪的呆板拘谨的宗教气息。
5、文静复兴的扩展:
16世纪将来,从意大利传播到欧洲其他国家,愈加多的人从封建愚昧中解放出来,开始更多地关注人及生活活的世界。
3、宗教改革
1、缘由:
文静复兴使天主教会的权威受到质疑,需要改革教会的愿望日趋强烈。
天主教会在四分五裂的德意志势力非常大,教会不只在精神上统治着德意志,还从德意志掠取了很多财富,德意志因此被叫做“教皇的奶牛”。
罗马教皇以集资修缮教堂为名,供应赎罪券,激化了矛盾。
2、马丁?路德改革:
马丁?路德的“九十五条论纲”,列举兜售赎罪券的种种谎谬,拉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
马丁?路德的思想主张:只须有真诚的信仰,灵魂便可以获得拯救,不需要购买赎罪券。他主张每一个基 督徒都有直接阅读和讲解《圣经》的权利,而不是盲目听从教皇和教会的说教。
影响:宗教改革运动在欧洲很多地方兴起,形成了不受罗马教皇控制的基 督教派,这部分教派统称为新教。新教除去路德派以外还有加尔文派和英国国教。否定罗马教廷的权威,坚持国家权力高于教会。民众开始打破对罗马教会的迷信,解放了思想,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的传播和进步。
高中一年级历史必修一要点
1、中央集权规范形成的背景——秦的统一
1.背景
春秋战国诸侯争霸兼并战争
2.条件
①经济: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实力增强
②思想:法家学说为秦的统一奠定理论基础
③客观:人民渴望统一
④主观:秦王嬴政的雄才粗略
3.打造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打造了中国历史上1、个统一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秦朝。
4.手段
颁布秦律;统一度量衡、货币、车轨;统一文字;修驰道、开通灵渠、修长城、移民等。
5.影响
①结束了长期的诸侯割据局面,打造了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秦王朝,促进封建经济文化的进步。
②有益于各区域经济文化的交流、民族融合,巩固国家统一。
③有益于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的形成。
2、皇帝规范
1.内容
①权力高度集中
天下大权,集于中央 中央大权,集于皇帝
②皇权至上
皇帝总揽政治、经济、军事等所有大权;皇帝有权任免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员。
③皇帝独尊
创制皇帝专用称号
④皇位世袭
2.特征
皇位世袭——权力的不可转移
皇权至上——地位的不可僭越
这是中国古时候专制规范的要紧特点
3、中央官制
1.内容:三公九卿
丞相——百官之首,帮皇帝处置全国政事
御史医生——副丞相,上传下达,负责监察百官
太尉——管理全国军务
九卿: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分管国家各项具体事务
2.特征
①主要官职在地位、职责和权力方面相互配合,彼此牵制,军政大权学会在皇帝手中。
②军政大事,先进行朝议,最后由皇帝裁决,以降低决策失误。
3.利弊
利:一定量上降低了君主专制下重大事情的决策失误。弊:因皇权过大,易形成君主专制独裁,缺少对皇帝的监督与制约的机制。
4、郡县制
1.背景:
①春秋战国时期,一些诸侯国已陆续在新建并的区域设郡县
②秦统一后,通知地区空前扩大
③李斯建议在全国推行郡县制
2.内容:
秦始皇把全国分为36个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辖。一郡之内又分若干县
打造相应的地方官僚机构,郡守、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免
3.影响:
达成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
高考考试历史基础考试知识点要点大全有关文章:
★ 历史高考考试要点总结概括5篇
★ 2021高考考试历史考试知识点要点整理高中
★ 高考考试历史要点整理推荐
★ 高中高考考试历史必背高频考试知识点要点整理
★ 高中历史必背的入门知识点整理总结2021
★ 2020历史高考考试要点总结概括
★ 历史高考考试必背要点大全【5篇】
★ 高考考试历史要点整理总结
★ 历史高考考试必背要点整理五篇
★ 历史考试前重点考试知识点要点整理高考考试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