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各学科学习方法  学习方法  学科学习方法  脑力开发  演讲与口才  小学学习方法  记忆力  初中学习方法  资讯  学习啦——方法网 

中国经典《孟子》的个人观后感300字

   日期:2021-02-23     来源:www.zhixueshuo.com    作者:智学网    浏览:421    评论:0    
核心提示:孟子,名轲,字子舆,邹国人。战国时期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孔子之后、荀子之前的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

孟子,名轲,字子舆,邹国人。战国时期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孔子之后、荀子之前的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今天我们在这给大伙整理了一些中国经典《孟子》的个人观后感300字,大家一块儿看看吧!

中国经典《孟子》的个人观后感300字1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这是三字经中家喻户晓的两句话,我知晓孟子就是从三字经开始的。说到孟子大家还会想起“孔孟之道”,因为他将孔子和儒家的思想继承和发扬光大,后世将他和孔子合称“孔孟”,尊称其为“亚圣”。

孟子名轲,邹国人。通过学习,孟子觉得孔子是有人类以来最伟大的人。他学习、继承孔子的学说,并为了适应当时社会的状况,进步了孔子的思想。孟子倡导“仁、义、礼、智”,他说生活来就又不忍之心生出仁,羞恶之心生出义,恭敬之心生出礼,是非之心生出智,这四种心是人类不同禽兽的本性。并觉得“仁、义非常重要”。

《孟子》中有很多具备哲理性的词句,如: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以五十笑百步,则何如?、仁者无敌、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等。在我津津有味地读故事的同时向我灌输了儒家的待人处事的原则。真是既读了书有增长了常识,正如爷爷所说的那样“一本好书就像一杯沁人心脾的香茗,让我沉醉”。对我而言,一本好书就像一位受益匪浅的良师益友,让我敬重。

中国经典《孟子》的个人观后感300字2

有一天,我读了一本书《孟子》这本书讲了孟子从小到大的学习经历。我喜欢读这本书。

孟子的学习历程是如此的:孟子3岁丧父,家庭的重担全部落在妈妈一个人的肩膀上。孟母非常看重儿子的学习,一心想把孟子培培养有学问的人。孟子非常贪玩,孟家旁边有一块坟墓孟子和伙伴们常常模仿出殡。孟子的爸爸也是一位有学问的人但英年早逝,孟母想让儿子像他爸爸一样有出息。为了让孟子受到好的教育孟母把家迁到城里,但孟子和伙伴也常常模仿卖货的、打铁的、杀猪的。于是孟母有把家迁到学宫附近。学宫是念书胜地,很多人在那里学习。孟子初送到学宫,还非常用功,不久,孟子又开始玩耍。有一天,孟子正在上课,他忽然想起村东湖中的天鹅,想射一只来玩玩,于是再也坐不下了。于是趁老师不注意,溜了出去。妈妈知晓后把辛苦织的布剪断。孟子见了妈妈割断的布,恍然大悟。于是孟子开始认真学习,最后成了一位大学者。

孟子虽然非常贪玩但他能洗心革面、大彻大悟这种精神也是值得学习的。

中国经典《孟子》的个人观后感300字3

读了《孟子》中的1、篇专辨义利的文章。

孟子见了梁惠王时的说词。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或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已矣。”

孟子曾言:“大人者,言必行,行不必果,惟义所在。”“惟义所在”,这就是孟子义利之辩的最后结果。这样来看,董仲舒所谓“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程颐所谓:“人皆知趋利而避害,圣人则更不论利害,惟看义当为不当为”,皆与孟子的“惟义所在”看法合若符契,孟子说:“仁,人心也;义,人路也”;“居仁由义,大人之事备矣”。显然,在孟子看来,仁义乃人之为人的本性,“居仁由义”的目的非为别的,只为达成其人之为人的本性。

不过,朱熹《孟子集注》说得好,君子不言利并非完全不想利,只是不唯利是图而已。孟子之所以说的那样坚决,是由于当时的人唯利是图不知世上有“仁义”二字,所以拔本塞原而救其弊,此圣贤之心也。

对于大家今天来讲,可用圣人孔子的“见利思义”来调节。

中国经典《孟子》的个人观后感300字4

读了《孟子》之后,我了解生活的一些哲理,收获了为人处事的办法,感到自己了解了很多道理。

这本书主要讲了孟子在学习与传承孔子的孺家思想时说出的、做出的一些富有哲理、真挚的语言与行动。书中一个个小故事不但给大家带来道理,同时还反映了当年诸侯之间相互争斗的黑暗官场,体现了当时人民对光明,对公正的的向往。

这本书一共有一百一十个小故事,读完后使我知道了不少道理,就拿 “ 检讨 ” 来讲吧,这个故事主要讲了 “我爱人,人却不亲近我,我治理人却不可以把人治理好,我就应该检讨一下我的仁爱与智慧,我敬礼人,人却不回敬我,我就应该检讨我们的敬意有没问题。大凡做事不可以得到他们应有些反应,就应该在我们的身上检讨,等到我们的身心顺应了那天下的人,自然都归服你了” 。结合生活实质,我对这个小故事理解是如此的:《诗经》上过去说过: “ 常常思念行为是不是合于天理,自已去追求那圆满的幸福。 ”人与人相处,就像是照镜子,你对镜子笑镜子中人也对你笑。

读了这本书我仿佛经历了一场心灵的盛宴,了解了很多做人的道理,让大家追寻孺家之美,创造愈加美好的明天。

中国经典《孟子》的个人观后感300字5

读过孟子的《当今之世弃我其哪个》后我被其中的名句所吸引,字里行间中又透露了孟子复杂的思想感情。有的像告老还乡歌,又有的像解甲归田赋。

孟子的学生是非常出色的,在这个时候深知老师的心情,于是引用了平常孔子所说的“君子不怨天,不尤人”来加以劝慰。孟子也很好,坦率的承认“彼一时,此一时也”。人非圣贤,如何可能没我们的情绪呢?假如大家可以做到每件事处处都不怨天尤人该多好呀!少一些抱怨,多一份努力,离成功更进一步。假如大伙都不在抱怨,大家的社会能不和谐么?反过来想一想,怨天尤人其实也无济于事,抱怨过后还要自己努力弥补,正所谓亡羊补牢,为时未晚。遇到事情常常抱怨,会被人意志消弭,于事无补。

“当今之世,弃我其哪个也?”仔细想想,其中蕴含着一种“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大家也应该从小培养这种责任感和使命感,正如周恩来爷爷说的“为中华之崛起而念书”也是这个意思。所以大家应该从小树立远大的目的,为达成这个目的好好学习!

中国经典《孟子》的个人观后感300字6

不久前,大家学完了《孟子》中的《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这篇文章,主要讲的就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打仗时,好天气不如地形,好地形不如人民团结。所以攻心为上,招揽民心。

孟子是儒家学派大师,名轲,字子舆,人称“亚圣”,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主张施仁政,讲王道。三国时期的刘备就做到了这一点,打仗时,所到之处毫发无伤,民心所向,最后也是入主西川称帝,就连临死时还念念不忘“惟贤惟德,能服于人”,说明刘备是个仁政的好主公。

目前,大家也要掌握宽容用宽容的心去对待每个人,这应该也算是攻心吧!你可以不与人做朋友,但你不能与人为敌,扩充人缘,可以使大家的生活多姿多彩!

中国经典《孟子》的个人观后感300字7

有一天,我读了一本书《孟子》这本书讲了孟子从小到大的学习经历。我喜欢读这本书。

孟子的学习历程是如此的:孟子3岁丧父,家庭的重担全部落在妈妈一个人的肩膀上。孟母非常看重儿子的学习,一心想把孟子培培养有学问的人。孟子非常贪玩,孟家旁边有一块坟墓孟子和伙伴们常常模仿出殡。孟子的爸爸也是一位有学问的人但英年早逝,孟母想让儿子像他爸爸一样有出息。为了让孟子受到好的教育孟母把家迁到城里,但孟子和伙伴也常常模仿卖货的、打铁的、杀猪的。于是孟母有把家迁到学宫附近。学宫是念书胜地,很多人在那里学习。孟子初送到学宫,还非常用功,不久,孟子又开始玩耍。有一天,孟子正在上课,他忽然想起村东湖中的天鹅,想射一只来玩玩,于是再也坐不下了。于是趁老师不注意,溜了出去。妈妈知晓后把辛苦织的布剪断。孟子见了妈妈割断的布,恍然大悟。于是孟子开始认真学习,最后成了一位大学者。

孟子虽然非常贪玩但他能洗心革面、大彻大悟这种精神也是值得学习的。


中国经典《孟子》的个人观后感300字有关文章:

★ 《孟子》念书笔记300字5篇出色范本

★ 中华传统文化个人观后感300字7篇

★ 个人观后感范本300字7篇

★ 个人观后感范本300字左右7篇

★ 中华成语故事个人观后感作文7篇

★ 《林则徐》个人观后感300字7篇

★ 观后感300字甄选5篇

★ 《弟子规》个人观后感300字7篇

★ 观看《伊索寓言》的个人观后感300字7篇

★ 《西游记》名著的个人观后感300字7篇

 
打赏
 
更多>大智教育相关文章
0相关评论

智学网-大智教育,好的学习方法与技巧指导,我要自学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