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又称日短至、冬节、亚岁等,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要紧的节气,也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以下是智学网收拾的《一年级关于冬至的作文》有关资料,期望帮到您。
一年级关于冬至的作文
今天是冬至,父母说要吃饺子,他们就一块包起了饺子。我想,能帮父母做点啥事呢?对了,我可以帮他们砸蒜啊!平常看父亲砸蒜都特容易,我想应该没什么问题。说干就干,我找来蒜头,剥了七八瓣,蒜瓣白白胖胖的,就像小娃娃。我抡起擀面杖,对准一个蒜瓣,使劲砸下去。“嗖!”地一声,蒜瓣像只青蛙一样,跳到了洗菜池里。你这个淘气包,我就不相信砸不烂你。我又举起擀面杖,瞄准蒜瓣砸下去,结果还是砸偏了,差点打到我的左手。说时迟,那是快,我拿起擀面杖“咚咚咚……”七手八脚地乱砸一通,结果没砸碎几个蒜瓣,蒜汁还溅到了我的双眼里,搞得我泪流满面。母亲见我如此狼狈,说:“哎呀,你这是在砸蒜,还是在打仗啊!你应该先把蒜瓣压破,撒一点盐,再砸。你试一下看吧!”我照母亲说的,把蒜瓣一个个压破,再撒上一点盐,砸起来,蒜不但不乱跑了,也不再溅蒜汁了。我终于掌握了砸蒜。
在大家的日常,不少事看着容易,但要做好更不是那样容易的,只有用心、学会办法才能把事情做好。
一年级关于冬至的作文
今天是冬至,我和爷爷、奶奶一块搓汤圆,先烧开水,再把烧完的开水倒进装水的碗里,然后等到开水微凉,再把水倒进装糯米粉碗里,最后搓成圆形就可以开煮了,一碗碗香喷喷的汤圆看了就流口水。 刚一出锅我就迫不及待地跑到餐桌旁大口大口地吃起汤圆来,一碗又一碗把我的小肚皮都吃得圆滚滚的,我撑着大大的肚皮坐在沙发上感叹到:“汤圆真美味呀!吃了汤圆我又长了一岁了。”
一年级关于冬至的作文
“吃圆啰,吃圆啰!”姥姥一边喊,一边捧上一碗碗热腾腾、香喷喷的咸炒圆。我一个箭步地冲到餐桌旁,飞速地拿起筷子就去夹碗中的圆,只见笋片、肉丝、牡蛎、番薯面等配料中嵌着一颗颗圆鼓鼓、黄澄澄的冬至圆。我迫不及待地把鼻子凑到碗边闻了闻,一股股诱惑的香味扑鼻而来,馋得我直流口水,连忙夹起一颗金黄的“小球儿”往嘴里送,软软的,粘粘的,鲜美可口,美味极了!正当我狼吞虎咽地吃着冬至圆,母亲笑眯眯地对我说:“吃冬至圆有讲究,你明年是多大岁数,就得吃几个,不可以吃多也不可以吃少。”我听了抬起头问:“母亲,我明年是十岁就得吃十个啰?”“那当然啰!”
我又端起碗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不知如何的,母亲惊讶地叫道:“叶梓婧,你如何吃了十一个?这下可糟糕了。”我愣了一下,看着母亲故作惊讶的神情,就神秘兮兮地问:“母亲您明年三十九岁,就得吃三十九个冬至圆,您吃的下吗?”母亲耸了耸肩,担心地说:“我还真吃不下。”我一本正经地说:“那您难道不期望我帮你吃几个吗?”母亲摸了摸我的头说:“小馋猫,什么时学得油嘴滑舌的!”我朝母亲吐了吐舌头,做了个鬼脸,逗得大伙哈哈大笑。
过冬至,吃冬至圆真有意思。
一年级关于冬至的作文
今天母亲只叫一声,我就醒了。看一眼外面灰朦朦的,今天的风姐姐哪去了?母亲说:风姐姐可以把灰吹的远远的,如此天就会蓝蓝的,太阳也会出来黄黄的,暖暖的。爬出被窝母亲帮我换下睡衣,换上花花的秋衣秋裤-我非常喜欢。今天我不想自己刷牙,于是嘟嚷着:奶奶帮我刷牙啊!奶奶说:自己刷。无法,我只好自己爬上父亲做的小凳子,容易的用水咕噜咕噜了几下-由于我怕牙膏那辣辣的感觉。坐下来吃饭时,我问母亲:明天是红红的日子?母亲:恩。 父亲:今天是冬至,难怪昨天看好多人买饺子。我:父亲啥是冬至?父亲:就是冬季到了的日子,之后就会非常冷非常冷,要穿袄袄,要下雪,要春节了……
一年级关于冬至的作文
今天是黑夜最长白天最短的一天——冬至。冬至当然要吃饺子了!于是,当我回到家推开大门时,看见桌子上放着一大案板,案板上放着一团面。我立刻了解了今天的晚餐。
写了会儿作业,母亲和奶奶开始包饺子。我连忙嚷嚷着我也要包。母亲起初不一样意,但后来开明的奶奶劝了劝母亲,母亲就答应了!
耶!我在心里欢呼。于是急忙跑开手中的作业本,奔向桌上的那团面。最初,母亲只让我把切下来的面团压扁。这是最容易的活了!我不开心的嘟囔。母亲听见了,想了想,让我拿粗粗的擀面杖擀饺子皮。嘿嘿,这才适合我做嘛。我开心的哼着小曲,可却发现我没办法像母亲那样一边转一边擀,所以干得非常慢,而且形状更不是标准的圆形,无奈,我丧气地说:“不擀了,我来包饺子。”母亲赞同了,但我不是把馅放多了就是放少了,包出来的形状也不好看。这个时候,奶奶开始一步步细心的教我。我认真地包着,结果嘛。当然是包出了美味的饺子啦!
吃着香喷喷的饺子,心中泛着不少甜蜜。
一年级关于冬至的作文
今天是24节气中的冬至。我听奶奶说冬至这天不吃饺子,会冻烂耳朵冻烂脸,所以今天大伙都要吃饺子。冬至是一个内容丰富的节日。据传,冬至在历的周代是新年元旦,过去是个非常热闹的日子。在今天江南一带仍有:吃了冬至夜饭长一岁的说法,俗称“添岁”。母亲还告诉我: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过了冬至,白天就会一每天变长。
冬至吃“捏冻耳朵”是冬至河南人吃饺子的俗称。缘何有这种食俗呢?相传南阳医圣张仲景曾在长沙为官,他告老还乡那时适是大雪纷飞的冬季,寒风刺骨。他看见南阳白河两岸的乡亲衣不遮体,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冻烂了,心里很难过,就叫其弟子在南阳关东搭起医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置锅里煮熟,捞出来剁碎,用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样子,再放下锅里煮熟,做成一种叫“驱寒矫耳汤”的药物施舍给百姓吃。服食后,乡亲们的耳朵都治好了。后来,每逢冬至大家便模仿做着吃,是故形成“捏冻耳朵”此种风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