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竹声声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一转眼间新年又到了,在新年里有很多风俗,譬如:贴春联、放鞭炮、吃饺子、收压岁钱……让大家来一块儿了解一下吧!下面就是我们给大伙带来的新年民风民俗作文,期望能帮到大伙!
新年民风民俗初二语文作文1
爆竹声声辞旧岁,瑞雪飘飘迎新春。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新年在无声无息中到来了,每一个区域都有着每个都不一样的风俗,我的家乡安徽是如何过新年的呢?且听我娓娓道来。
在新年前的一个星期,爸爸妈妈开始购置年货:鞭炮、烟花、食材、新衣……那样多需要买的年货,万一现金没带够如何解决?今天可时尚微信二维码付款了,扫一扫描二维码就可以直接付钱,也无需担忧钱包丢失。母亲每次付钱都会感叹:“真是太便捷了!”买完年货,大大小小的年货全堆在客厅,看起来好不热闹,也就有了一点年味了。
在腊月二十四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打扫房间,这一天被称作“扫尘日”,也叫“迎春日”。母亲说,扫尘有驱除病疫、祈求新一年安康有哪些用途,也有除“陈”(尘)布新的含义。打扫完房间,大伙会贴几个倒挂的“福”字,还会贴春联,意味着新年正式拉开序幕。
盼星星,盼月亮,可终于把新年给盼来了,这一天大伙都起的非常早,来筹备忙碌又喜庆的一天。刚起床,耳边就传来此起彼伏的鞭炮与烟花声,热闹极了。大伙穿上新衣服,吃完饭,就筹备去拜年了。所谓拜年,就是要走街串巷地给亲戚朋友送祝福。长辈们在拜年前都会包好红包,递给孩子子们,当然,我也收到了不少红包。但是我的小叔在外地出差,不可以与大家推荐这份喜悦,如何解决呢?打开手机,就看到了小叔的朋友圈:“祝大伙新年快乐!”嘿!科技可真便捷啊,让远在他乡的小叔也能送来祝福。在大伙互相祝福的声音中,拜年无声无息地结束了。
晚上,就该吃团圆饭了,团圆饭的桌子上最不可以少的菜有鱼和饺子。鱼象征着年年有余(鱼),而饺子作为中华传统食物,有着更岁交子,团圆福禄的含义。一家人围在桌子旁,谈笑风生。一道道菜被端上桌,弟弟看到心爱的肉丸子,迫不及待地拿起筷子,接着父亲就让弟弟把筷子放下,弟弟十分疑惑,父亲笑着说:“要让老人先动筷哦!”爷爷说:“没关系的,让他先吃吧!”弟弟听了将来,认真地把一个肉丸子放进了爷爷的碗里,说:“爷爷,这个美味!”“爷爷咬不动这个哇!”大伙都笑了。
吃完饭,一家人开始看春节联欢晚会,在大伙的欢笑声中,奶奶感慨:“大家那时候可没这么好的电视啊!真好!”老大家仿佛打开了话匣子,聊起了从前的生活……
你们家乡有哪些特别的风俗吗?来推荐一下吧!
新年民风民俗初二语文作文2
新年是国内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每年非常重要的一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进步中,形成了一些固定的风俗习惯。
腊月二十四需要扫房屋,其用意就是把所有穷运晦气都扫出家门,每逢新年到来,家家户户都要把家给打扫干净,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到处都干干净净的,迎接着新年的到来。
新年拜年时,长辈是先要把压岁钱给晚辈筹备好,据了解压岁钱可以躲过所有恶运,小孩拿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用彩绳穿编成龙形状,置于床方角,另一种是最容易见到的,用红纸包裹起来,分给小孩们,压岁钱可以给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还有在除夕夜那天,大人趁小孩睡着时,偷偷的把红包放在枕头底下。民间觉得分压岁钱给小孩,当妖魔鬼怪和年兽伤害到小孩时,小孩们可以用这部分钱化凶为吉。说到压岁钱让我想起了一首古诗百十钱穿彩线长,分来再枕自收藏。商量爆竹谈箫价,添得娇儿一夜忙。
除去压岁钱,还有贴春联的风俗。春联也叫对联,还有一种俗称叫“对子”,它以简单工整对偶精巧的文字,大家用最吉祥、最美的词汇祝愿新的一年有个美好的生活。每逢新年,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家家都要张贴对联,有红纸黑字,还有红纸金字的,还论是哪天哪一种都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息。为了渲染节日的氛围大家还有亲手剪的窗花,贴在窗户上,也非常漂亮。窗花也是剪纸的一种,也是国内非文化遗产之一。
除夕的夜幕日渐地即将来临了,夜空被烟花所笼罩。烟花在空中频频炸响,呈现出千姿百媚景观,大地好似白昼。鞭炮声也是络绎不绝,你方燃罢,我方亮相。整个除夕夜,家家户户灯火通明,烟花鞭炮成了除夕夜的主旋律。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子夜钟声敲响了,全家人围坐在餐桌前吃着团圆的饺子,话着祝福的话语。此时,鞭炮声渐响渐止,下面是一声声“春节好!”、“新年快乐!”问候在家乡的上空荡漾,在神州大地传递。
新年民风民俗初二语文作文3
常听大大家说:“孩子孩子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于是每当吃完甜滋滋的腊八粥后,我便急切地期盼新年的到来,由于每到新年,除去特有些新年玩具和新衣新鞋外,还会有丰厚的“新年大奖”等着我呢!
瑞雪兆丰年,大年三十最让人惊喜的莫过于一场大雪。树上长出“银枝”,屋檐生出“白发”,就连远处的大山也白茫茫一片,戴上了“鹅绒帽”,象征着新年无限美好。一大清早,我就被一阵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吵醒,厨房里不断传来欢声笑语,空气中夹杂着阵阵饭香,当我穿好衣服赶出去,白白软软的糯米糕已下油锅,它们活似一群讨人喜欢又活泼的精灵,在油锅中不停地上下窜动,这部分白色的小家伙刚到锅里就瞬间变成吸人眼球的金黄色了。我呆站在锅边,听着锅里那诱惑的“滋滋”声,我的口水早已“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了”。
过了一会儿,哥哥破天荒地喊了一声:“油糕出锅咯!大伙快来吃啊!”一听到要吃油糕,我就像泼猴一样,火急火燎地上桌,可还是慢人一步,大伙早已筹备好碗筷,纷纷大显身手。眨眼的功夫,一盘外酥里嫩的油糕就被洗劫一空,只留下了几个外表黑酥酥的油糕孤零零地被冷落了。我闷闷不乐地端起油糕,定睛一看,哈哈,上帝虽然锁住了门,但却给我打开了窗。原来那几个黑酥酥的油糕一咬开焦糖四溢,而其它油糕里的糖却少的可怜。看着大伙羡慕的见地,我乐得合不拢嘴。哥哥忽然说:“我的好弟弟,把那几个油糕让给哥呗!你看油糕炸黑了,都没味儿了,再说……”“我不!”还没有等哥哥把话说完,我三下五除二就把油糕消灭了。
就如此,新年的上午在你争我抢中结束了,紧随其后的便是愈加热闹的夜晚了。
肚子里的油糕还没消化完,香喷喷的年夜饭又勾起了我的食欲,满桌饭菜色香味俱全,糖醋排骨色泽红亮,红烧鲤鱼是嫩滑爽口,红烧肘子肥而不腻……早就垂涎欲滴的我恨不能抓起来就往嘴里送,可奈何要等到放完鞭炮才可以吃。
在热闹的春晚中,在满桌子的美味佳肴中,在一家人欢欢喜喜的团聚中,新年的钟声按时敲响,夜空瞬间绚烂,朵朵烟花绽放,红的、蓝的、绿的……圆形的、花形的、流星形的……色彩交错,形态万千。
守岁也是新年的一大风俗,可我一直熬不过上下打架的眼皮,父母悄悄将包好的大红包压在我的枕头下,等大年初中一年级给我一个大惊喜。深夜,窗外又飘起了幸福的雪花,家门前的灯笼也在雪中变得愈加红。
新年民风民俗初二语文作文4
“孩子,孩子,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节,真热闹,大街小巷有年味道。”这是小时候,阿婆教我的家乡春节时的童曲。目前大多忘干净了。但是,家乡那一道道绕过青山的年味道中的年规(风俗)我可一样没忘。
我是南方人,新年的风俗比北方多很多。
小时候,在农村的阿婆家住,阿婆和阿爹是地地道道的农村人,每逢春节,规矩可多了,比如:全村人凑在一块打糟米(年糕用的主要材料)时,未出嫁的女孩家是不能去凑热闹,阿婆每次都不让我去,怎么说女孩家看打糟米会嫁不出,我信以为真,就不去了。可目前我也弄不了解是真是假。那时的我只能在家偷喝八春酒。八春酒是一种药酒,是用黑枣、荔枝、桂圆、杏仁、陈皮、枸杞、薏仁米,外加上几粒橄榄。泡上几个月,打开来,酒香加药香,那才叫一个鲜美,阿婆是老一辈的人,是做八春酒师太,村里大多数人都找她学。阿婆对村民们说:“八春酒,是强健身体的,还可以明目。”阿婆是不让我喝酒的,怎么说太补了,孩子不能喝的。我偏不信,等姥姥去打糟米时,我就跑过去偷喝,村里人每家一个地窖,我家也不例外,阿婆一直把竽头、春笋,当然还有八春酒了放在地窖里。那时候,我小,总感觉姥姥家酒缸很大,不过真的很大,我那时会拿那种专门舀竹勺舀起来喝。很多次,都晕睡在地窖中,阿婆找我时,那才叫一个哭笑不能。
家乡人并不贪喝八春酒,那是由于喝八春酒是一种风俗。村里哪一家没酿八春酒,假如不酿的话,来年肯定是祸害不断;相反,酿了酒的人家是肯定红运当头,年年全家健康的。
再说一说大家的年席吧。大家的年席不是一家办的,而是全村人办,一家分配一个任务,东家包饺子,西家自是煮腊肉了。再把各家桌子搬到最宽阔的地方并成一排,一块春节。平常,有大人上席,小娃子就不能上席的,可年席不一样啦,大人坐一块,孩子坐一块,可热闹了。
民俗是人类文明的积淀中一个要紧的组成部分。它代表着一个民族特点和文化。
新年民风民俗初二语文作文5
年,都在过,就连外国人也有过的。可春节的民俗风格不一。
春节最忙的就是节前的几天,大街上的人你来我往,每家忙的不可开交,吃的、用的、玩儿的,都要买齐全了,仿佛所有些日子都要在这一天过似的,害得父母换着班的往商店跑,商店里的人更是拥挤不堪,想买一件东西顺利地走出来,这个时候也变成了一件难事。
阴历三十这天的上午,需要要完成挂红灯、贴窗花、春联,福字要倒着贴哦,含义在福到了。做完之后,屋外节日的氛围看上去愈加浓郁了。
各民族节日都有燃放鞭炮和烟花的风俗,大家这里也不例外。最激动人心的阶段是午夜前后。室内灯火通明,酒香四溢,桌上摆满热气腾腾的饭菜。这也是最能显示出一家人团圆的时刻。大伙喜气洋洋地围坐在一块,把平常不快乐的事一股脑地丢到脑后,兴高采烈地一边喝着、吃着、聊着,看着春节联欢晚会节目。一时间,室外的鞭炮声响成一片,空中的烟花纷纷扬扬,色彩缤纷的。把整个夜空照得好似白昼,直到零点钟声响起来,守岁才算完成。
新年最热闹的风俗是看秧歌,男男女女一帮人身着各色服饰,手摇彩扇,踩着高跷,伴随吹鼓手的步伐和高跷接触地面整齐的“咔咔”声,一摇一摆的往前走。秧歌队到了哪个家门口,哪个家都要放鞭炮,给一些烟和酒作为答谢的礼品。看秧歌的人群,簇拥着秧歌队,浩浩荡荡的从西走到东,又从东折到南,无论天气有多冷,都一步不离地跟着看……
民俗是节日的调味剂,没了这部分,节日将枯燥无味。
新年民风民俗初二语文作文有关文章:
★ 关于新年民风民俗作文范本甄选5篇
★ 初二《新年》作文5篇
★ 初中二年级语文新年作文5篇
★ 新年的民风民俗作文
★ 初二2021语文关于新年作文5篇
★ 新年的风俗作文5篇
★ 2021新年民风民俗出色作文五篇
★ 关于新年民风民俗的作文2021
★ 新年民俗作文5篇
★ 初二新年节日出色作文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