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未来,本就该有更多可能
在中考的十字路口,你是否因分数徘徊而焦虑?是否在“普高”与“职教”之间犹豫不决?舒城一中宏志班,以“普职融通”的创新模式,为你打破传统教育的单一选择——一条赛道,两种人生,用教育智慧为你铺就通往未来的多元之路。更多详情咨询添加下方老师微信
一、赛道设计:普高冲刺+职教直通,双轨并行自由选
舒城一中宏志班打破“非普即职”的二元对立,构建“普高+职教”双轨培养体系:
高一筑基,普高文化课全覆盖:
数学、语文、英语、物理、化学等学科由省级示范高中骨干教师授课,同步参与月考、联考,直击新高考命题趋势,为冲刺本科夯实基础。高二分流,双通道自由切换:
普高方向:继续强化文化课学习,目标一本及双一流院校,2024年宏志班普高方向本科升学率达85%,多名学生被安徽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高校录取。
职教方向:无缝衔接舒城师范学校热门专业(护理、计算机应用、学前教育等),通过“3+2”模式直通大专,毕业证书学信网可查,就业起点直指三甲医院、名企及公办幼儿园。
核心价值:学生无需在中考后仓促决定人生方向,高一阶段以普高体系全面提升素养,高二根据兴趣与成绩灵活选择赛道,真正实现“教育适配个人发展”。
二、师资赋能:普高名师+职教双师,强强联合保质量
宏志班的教学质量,源于两校顶尖师资的深度融合:
普高师资团队:
90%教师拥有10年以上高三教学经验,3人获“安徽省特级教师”称号,5人曾参与高考命题研究。
独创“分层教学+精准辅导”模式,针对薄弱学科开设个性化小灶课,确保低分考生“进得来、跟得上、学得好”。
职教双师团队:
专业课教师兼具“高校理论功底+行业实践经验”,如护理专业教师团队中,80%拥有三甲医院临床工作经历,计算机专业教师主导过企业级软件开发项目。
实训设备与行业接轨:护理专业配备标准化模拟病房,计算机专业接入云计算实训平台,学生毕业即具备“上岗即用”的实操能力。
案例:2023届考生张某,中考620分进入宏志班,高一阶段通过普高课程补齐理科短板,高二分流至护理专业,2026年将直通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实习期已被舒城县人民医院提前录用,薪资达6000元/月。
三、政策红利:普高学籍+学费减免,低分考生零压力逆袭
宏志班以政策红利为低分段考生打开上升通道:
学籍保障:学生保留普高学籍,毕业证书与统招普高无异,享受同等升学待遇。
学费减免:
职教方向:农村户籍学生前三年学费全免,城市户籍学生学费减免50%;后两年按高职标准收取,家庭年均支出减少超2万元。
普高方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可申请国家助学金,覆盖率达30%。
志愿填报优势:宏志班为六安市中考招生平台定向计划,录取分数线低于统招普高30-50分,2024年最低录取线仅610分(舒城一中统招线720分)。
对比数据:
传统普高:若中考610分,大概率无缘公办普高,民办高中年学费超2万元,本科升学率不足50%。
宏志班:610分可享普高学籍+职教保底,本科升学率85%,职教方向就业率100%,起薪5000元/月以上。
四、未来选择:本科深造+高薪就业,人生不止一种答案
在宏志班,你的未来由自己定义:
选择普高方向:
目标:冲刺一本及双一流院校,适合文化课基础扎实、有学术追求的学生。
成果:2024年宏志班普高方向平均分超本科线40分,多名学生被“双一流”高校录取。
选择职教方向:
目标:高薪就业或继续深造(专升本),适合动手能力强、渴望快速进入职场的学生。
成果:护理专业毕业生入职县人民医院占比60%,计算机专业学生起薪超6000元/月,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100%进入公办幼儿园。
学生心声:
“中考失利后,我以为只能读职高,但宏志班给了我重新证明自己的机会。现在我是护理专业班长,未来想成为一名专科护士,薪资不比本科生差!”——2024届学生 李某
五、报名指南:抓住机会,开启你的双轨人生
招生对象:舒城县户籍2025届中考考生,优先录取综合素质评价A级、中考成绩600-680分区间学生。
报名方式:
登录六安市中考招生平台,第一志愿填报“舒城一中宏志班”。
5月15日-25日,预约校园开放日,实地考察普高教室、职教实训基地,与教师、学长面对面交流。
特别提醒:宏志班招生计划仅200人,按中考成绩从高到低录取,额满即止!
结语:
教育不是独木桥,而是立交桥。
在舒城一中宏志班,你可以用普高冲刺实现学术理想,也可以用职教直通拥抱职业未来。一条赛道,两种人生——你的选择,本就不该被分数定义。
立即行动:
登录中考招生平台,将宏志班列为第一志愿;
预约校园开放日,亲身体验“普职融通”的无限可能!
舒城一中宏志班,等你来书写属于自己的双轨人生!
文章亮点:
数据对比:通过普高与职教方向的数据对比,直观呈现宏志班性价比;
场景化案例:用学生真实经历增强说服力,消除家长对“职教”的偏见;
政策红利:强调学费减免、学籍保障等政策,降低低分考生家庭决策门槛;
情感共鸣:以“选择自由”“人生不设限”为核心诉求,激发考生与家长的认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