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中秋节月亮圆满,象征团圆,因而又叫“团圆节”。下面是我们精心推荐的畅游中秋出色作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畅游中秋出色作文1
每年阴历中秋节,是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是一年秋天的中期,所以被叫做中秋。中秋节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8月节”。此夜,大家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风靡。在北宋京师,中秋节夜,满城人家,不论贫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说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南宋,民间以月亮饼相赠,取团圆之义。有的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明清以来,中秋节的风俗愈加风靡,很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今天,月下游玩的风俗已远没旧时风靡。但设宴赏月仍非常时尚。大家把酒问月,庆祝美好的生活,或祝远方的亲人健康快乐,和家人千里共婵娟。
中秋节的风俗不少,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着大家对生活的无限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大伙都熟知嫦娥奔月的故事,我给大伙讲讲朱元璋与月饼起义:元代时,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朱元璋为了传达消息,便在饼子里写上:中秋节起义。那天夜里,各路人马一同响应,不久起义便成功了。于是,为了纪念今日,朱元璋让大伙在中秋节吃月饼。从此,中秋节吃月饼的风俗便传开了。
中秋的风俗可多了,除去吃月饼、赏月,还有赏桂花、烧塔、猜谜……说也说不完。
畅游中秋出色作文2
中秋节,我去爷爷家小住的那几天,发现天还蒙蒙亮,爷爷就带上毛巾和水壶外出去了。当我起床时,他已经回来了。看着满脸冒着热气的爷爷,我问道:“爷爷,你天天这么早去做什么了?”他一边擦着汗,一边回答:“去快步走了”“快步走,这是什么啊?”“就是在一秒钟内走二到三步,天天一小时。”后来奶奶告诉我,爷爷去快步走是为了减少血压。
原来有一次,地段医院在小区门口免费为老年人量血压。奶奶要爷爷同她一块去量,爷爷让奶奶自己去量,他呢就免了,还振振有词地说:“我的血压没问题。”可奶奶不听,硬拖着爷爷去了。当大夫告诉爷爷他已经得了高血压时,他都不敢相信我们的耳朵。大夫要他戒酒并多训练身体,还要坚持吃药。
戒酒,这可让爷爷犯愁了。酒,可是他的最爱啊,不喝如何成。原来我的爷爷非常爱喝酒,天天两瓶,中午一瓶、晚上一瓶,雷打不动。奶奶都劝了他好几回,他都不听。目前,大夫郑重地告诉他,再如此喝下去,会出人命的。需要立刻戒酒并且天天进行一小时的快步走。
就如此,爷爷开始了他的训练。一个礼拜后,爷爷发现每次训练好,人变得就非常轻松,这就加深了他训练下去的信心。目前,奶奶常夸爷爷变了,酒喝的少了、人变苗条了、精神也更好了。爷爷说:“天天坚持训练身体,真的是好处多多啊!贵在坚持,爷爷可是下小雨也去呢。你奶奶也筹备加入大家快步走的队伍呢。”
啊,我得快点打电话给姥爷、姥姥,让他们也快点行动起来,大伙都变得健康长寿!
畅游中秋出色作文3
今天是中秋,天气骤冷,大家还没有来得及适应就匆匆穿上了外套。天空还伴着丝丝小雨,更增添了寒意。我站在窗前,心想,今天晚上的月亮能按时出现吗?
到了晚上,我期盼着圆圆的月亮出现,可适得其反,到了八点,月亮还没出现。这个时候,奶奶来了,只见她端来一张桌子,过了一会儿,忙忙碌碌的奶奶一下子就在桌子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东西:一盘苹果,一盒月饼,一盆糖,还有葡萄、红菱,两个烛台,一个装满米的碗。然而点上香,插上蜡烛,一年一度的祭月开始了。奶奶嘴里念念有词:“今天是8月半,我来祭祭月亮,保佑大家一家幸福安康!”我说:“奶奶,今天月亮没出来,你祭什么呀?”奶奶意味深长地说:“只须大家心里有月亮就好了。”我似懂非懂地看着天空,心里想:难道天上真的有月亮女神——嫦娥吗?她真的可以看见大家祭月吗?能听到大家对她的祝福吗?我想这所有应该都是传闻,都是大家的信仰罢了。
烛火摇曳,空气中夹杂着香烛的味道。这个时候,奶奶又拿来了一袋纸元宝,还有一只火盆,这类元宝的花样不少,有空心元宝,实心元宝,前两锭等,装了满满一大盆。奶奶拿了一只纸元宝在烛火上点燃,然后扔进火盆,顿时,火蔓延开来,一会儿工夫,一盆纸元宝变成了一堆灰烬。
今天,我虽然没看见月亮,但亲眼目睹了祭月的全过程,也是一个不小的收成。但,我又想,等到大家长大了,大家还会像目前如此去祭月或者去拜祭祖宗吗?答案是相反的,伴随年代的进步,大家的科学观念愈加浓,如此的迷信活动只能愈加少,直至消失。
畅游中秋出色作文4
中秋之夜,月色皎洁,古人把圆月视为团圆的象征,因此,又称中秋节为“团圆节”。古往今来,大家常用“月圆”、“月缺”来形容“悲欢离合”,客居他乡的游子,更是以月来寄托深情。唐代诗人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等诗句,都是千古绝唱。
吃月饼是节日的另一风俗,月饼象征着团圆。月饼的制作从唐代将来愈加考究。苏东坡有诗写道:“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清朝杨光辅写道:“月饼饱装桃肉馅,雪糕甜砌蔗糖霜”。
轻摇小扇,品书中之字——“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呵,明月啊,你是寄了多少人的相思愁,思乡情?又,何来一方夜郎?又怎么样,微风轻摇芦苇之时婀娜?
笼月,日渐淡去黄昏妖娆,不留情面,一丝遗痕也。是,夜空中宛若有了一星半点的纯白,确实在风吹动的门帘下若隐若现,若即若离。伸手抓不住你衣的裙摆水袖,却在后留下回眸一笑,渐行渐远。
曾忆儿时,那呼作白玉盘,瑶台镜。青云端上,嫦娥舞翩翩,吴刚桂万年。玉兔捣药,似与。后羿,你忍,射碎这一幅极致美感天宫图吗?你忍,望清冷月宫,却不能团圆吗?
撑不住了,急急地退了场,月总算是正式登上主角的台。淡黄若白,鹅黄衬雅黑托。这是对偶吗?不,不是,她真的只有那样一点大,怎拟试比天?但就因这样,在浩如烟海的夜空,散出柔和的光,不是夜的与淡漠,流年逝水,逝水流年。
她独霸了整个舞台,其余所有都看上去那样微弱,那样渺小。她无需奋力展示,仅需一颦一笑,又多少星为之倾倒。
畅游中秋出色作文5
转眼间,又是一个中秋夜,月儿已经圆了,非常美非常美。中秋夜,我家好不热闹,大大家互相诉说今年的悲与喜;而老大家则拉拉家常,或者回忆过去;孩子子就在地上搭积木,玩得不亦乐乎。家人多,非常吵,我实在受不了就来到了阳台,坐在椅子上静静地看月亮。此时的月亮真得非常美,好似天仙般靓丽,她又像慈母般,为大地披上一层白色薄纱,天空中若有若无的星星仿佛天生为月亮而生,竟起了伴奏!这个时候我拿起一个豆沙月饼,放在嘴里不知是什么滋味。记得每逢中秋,爸爸妈妈总会携带我去姥姥家过中秋,姥姥家在农村,由于我晕车,所以不想去,爸爸妈妈就编了理由:在姥姥家看月亮,月亮是最大的!可以看得见,摸得着!就由于这个理由,所以我特别喜欢去姥姥家,想摸一摸月亮,非常不错奇那是什么感觉。同时中秋节也是个团圆的日子,姨妈他们也会去姥姥家,全家坐在场院里,吃月饼,赏月亮,尤其是姥姥,一直忙进忙出,一直闲不住,是啊,老人就是期望我们的子女可以生活的好,平平安安,自己就满足了。我抬起头,月亮好像更亮了,星星却不知在那儿玩去了。“姐姐,姐姐,快去看中秋的节目吧!”弟弟拽着我的手说。我回过神来,答道“:不了,你快去吧!不然就错过了哦。”弟弟便连忙跑开了。
这个时候我心中泛起一种说不出的滋味,它是什么?伴随生活质量提升,大家好像忘了中国最古老的风俗,虽然有很多人喜欢、记得中秋,那是由于会放假,放假时小孩会玩电脑,看电视,大大家则是会打打麻将,娱乐娱乐,又哪个可以中秋的真的含义?或许有,但已不多了吧!转眼间,抬头望月,月好像已经缺了,但缺得非常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