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起源直到目前还是众说纷纭,有纪念伍子胥说,亦有纪念孝女曹娥说等等。但一直被广泛盛传并最被广泛认可的是纪念屈原说。下面是由我们给大伙带来的小学五年级乡下端午文化作文5篇,让大家一块儿看看!
小学五年级乡下端午文化作文1
每年阴历的5月初五端午节是国内的一个传统节日。关于端午节的起源,我在网上查阅了不少,以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说法最为广泛。
端午节有不少风俗,在这天,家家户户都热热闹闹的,大家都会把艾草插在门窗上,艾草具备象征意义,它预示着家人一年中身体健康,好运随身。而且艾草的叶子能散发一种独特的香气,可以有效地驱赶蚊子,使蚊子、苍蝇等毒虫不敢挨近。赛龙舟、吃粽子是端午节的主要活动。相传赛龙舟是为了捞救爱国诗人屈原,把粽子投进江里,是为了让鱼虾吃饱,便不再去伤害屈原的遗体。
每到端午节这天,奶奶都会给大家包类型不少的粽子,有素的,也有肉的。当然,今年也不例外。今年,为了学包粽子,我和父母特地早早的来到了奶奶家。奶奶了解我要学包粽子可高兴了,两眼都眯成了一条缝。奶奶从厨房拿出早已筹备好的包粽子的材料;有糯米、粽叶,还有蜜枣、花生、蛋黄、腊肉和板栗等等。我学着奶奶的样子先把粽叶卷成一个漏斗形,再加入一半糯米,然后放上一颗栗仁和腊肉,稍微的用力把它们压紧实,最后把剩余的空间用糯米塞得满满的。我开始有点沾沾自喜了,心想:包粽子这么容易根本难不住我。可当我捆线的时候,糯米就像一个顽皮的小孩似的,不听我的使唤,接二连三地都跳了出来。我急得像热窝上的蚂蚁团团转。奶奶看到我焦急的样子连忙上前帮我把一些糯米弄出了一点。“包粽子不可以装太满了,但要包严实才美味。”奶奶边说边把线递给了我。我接过奶奶手中的线把粽子捆了一圈又一圈,如此一个完整的粽子就包好了。我一口气包了好几个,而且一个比一个好,看着我们的劳动成就,我心里有说不出的喜悦。奶奶看着我包的粽子,也直夸我心灵手巧。
奶奶把包好的粽子放在大锅里足足煮了三四十分钟,粽子一出锅,一股粽香味就扑鼻而来,解开粽叶,那晶莹剔透的小东西就被人馋涎欲滴,忍不住想要咬上一口。到了晩上,大家全家人围坐在一块,品尝着香喷喷的粽子,赏析着电视里的精彩龙舟比赛,那滋味在我看来比得上山珍海味,用人间美味来形容也不足为过,由于它饱含了家人之间的亲情。
今年的端午节我不只吃上了美味的粽子,而且还掌握了包粽子,也看到了精彩的龙舟比赛,真是乐趣无穷啊!
小学五年级乡下端午文化作文2
端午节,又叫龙舟节、正阳节,与新年、清明节、中秋节组成了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每年的阴历5月初五就是端午节,当天都有许很多多的传统活动,如赛龙舟、挂艾草、吃粽子、洗草药水、栓五色丝线辟邪等。
每到端午节前,大家全家都会忙碌起来。外婆会先买好糯米、肉、糖、粽叶、线等各种物品,我和母亲则去买艾草来挂在门上。艾草刚买的时候绿油油的,仿佛刚长出来的嫩草。听母亲说,艾叶除去驱虫用途,还有个特别效果,就是驱邪。所以,端午节也是大家与疾病、毒虫做斗争的节日。
等到食材都就位后,就到了家大家各展身手的时候了。第一,提前洗好粽叶、泡好糯米、佐料分开放到备用碗中。接着,拿着两到三张粽叶先卷成圆锥形,往里面放糯米,不要放满,三分之一到一半左右,再依据口味不同,分别将糖、肉或者红枣放在糯米中间压好,然后再添放一些糯米到上头,这个时候应该注意不要超越粽叶最低的地方,不然包不住,米粒就得遍地跑了。最后,再把粽子的“脑袋”盖上,用线捆好。我的技术还支持不到最后一步,每一次我都是让外婆帮忙。
包好粽子后,大家将生粽子放上蒸锅,用水蒸气的力量蒸熟它们,蒸着蒸着,粽子的味道就飘出来了,等熟了打开锅盖,一个个飘香四溢,软软糯糯的粽子婴幼儿就热腾腾地出炉啦!雪白的粽子,各种口味的粽子婴幼儿马上闪亮亮相!有肉粽子、白粽子、糖粽子和红枣粽子,光是想想,口水都止不住了!话不多说,快点开吃。
端午节还有个风俗,你了解是什么吗?没错,是划龙舟。虽然我没亲眼看到过赛龙舟,但好歹也在电视里见过——前面一位鼓手,用力敲鼓以激励士气,稳定步伐,后面有不少人,大伙一块用力划桨,让龙舟尽可能快的往前跑。龙舟上每一个人穿的衣服都不同,他们口中喊着各自队伍的口号,船手们虽然汗流浃背,但每一个人的眼神里都充满了坚定,每支队伍都为了胜利竭尽全力。
这个节日不只让我学习到了常识,还给我带来了吃粽子的幸福。更要紧的是,让我感觉到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
小学五年级乡下端午文化作文3
端午节源于屈原的故事:屈原,一个爱国诗人,想出了一个好主意来丰富国家和加大人民,但没被国王采纳,他被逐出了皇宫。他很生气,跳下了汨罗江。当地的渔夫划着船,把竹筒里的米顺着汨罗江撒向屈原。后来,为了纪念屈原,每一个人都把装满竹筒的米饭变成粽子,把划艇变成了龙舟。每一个人每年都庆祝端午节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大家全家都很崇拜屈原。因此,大家家每年都庆祝端午节。
端午节的传统风俗是吃粽子。因此,大家家有一个真的的粽子制造者,我的妈妈。所以每年端午节,大家家都会吃不少粽子。我母亲常说用芦苇叶包粽子是最好看的味的。因此,她用芦苇叶做粽子。她在做粽子前做了筹备:将芦苇叶放入水中煮沸,将筹备好的糯米和红枣分别洗净,筹备就绪。
芦苇叶凉了之后,她开始包粽子。第一,她拿了三片叶子,把两片叶子放在桌子上,一片放在另一边,夹在中间,把三片叶子卷成一只圆雉形状,然后把糯米放在里面,中间夹几个枣子,最后用线把叶子绑起来,包一个粽子。她又胖又大,看着像一个正在睡觉的老佛爷。当她包好粽子后,在高压锅里蒸40分钟,然后放上3到4个小时,让粽子美味可口,可以随时食用!虽然我母亲包的粽子材料很简单,但包的粽子非常不错吃。它是这样的芳香,你一闻到它就会激起你的食欲。只须你桌子前面有粽子,你就会大口大口地吃下去。因此,每当我吃粽子的时候,我一直吃不少,可能是由于粽子太不合我的口味了!说到我的口味,我不了解我母亲做粽子有哪些诀窍。她每次做粽子,一直非常可口,能激起大家的食欲,让他们变得贪婪,并筹备吃不少。
除去吃粽子,赛龙舟对于端午节的庆祝当然是必不可少的。
我最喜欢的是龙舟比赛。几十名水手手里拿着桨,用手在全身划动。击鼓的水姿势非常高,而且他们有规律地敲打。快点,快点!体育场边上的啦啦队充满激情,发出雷鸣般的欢呼声,大喊大叫,欢呼雀跃,迫使水手们愈加努力地划船。整个龙舟竞赛这样壮观和激烈,可以说是与众不同的,是端午节传统的象征。
吃粽子和赛龙舟,这两个传统风俗,一同编织了一个热闹的端午节。
小学五年级乡下端午文化作文4
端午的记忆最深的是我奶奶最爱吃的粽子,那时,大家一家围着奶奶团团坐着,嘴里边吃着香甜美味的家乡粽子,边听奶奶絮叨着老家的往事。奶奶也怀念旧时往日,只不过老家因筑了水库,已成了泱泱的水之国。据我奶奶说,她的母亲,也就是大家的太婆婆了,一到端午,也是忙里忙外的,给儿孙们包上美味的粽子。居然还有咸蛋肉粽子,我父亲小时候吃过,据了解可香了。轻叹一声,奶奶轻咬一口手中的粽子,眼光微微闪着淡淡的幸福,仿佛在吃着太婆婆当年香香的,不可替代的粽子了,引得大家也直流口水。粽子还是粽子,只不过吃在嘴里,心里忆念着已经过世去的亲人,那永留人世的血脉亲情,在这个粽香飘飘的端午节,有着浓浓的思绪飘着,天上人间粽是情。
奶奶也会给大家讲端午节的故事,说阴历5月五端午节也叫端阳节,大家家乡习惯叫5月节。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是为了记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据了解,屈原是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人,终生忧国忧民,却屡遭排挤陷害。一纸《离骚》,满腹经纶,终化泡影。最后,诗人竟魂归汨罗江。后来,为记念屈原,端午节也叫“诗人节”。
犹记得前些年,和爸爸妈妈同住的时期,一到端午节前,家门前那条清清的新丰江水,就会隔水传来,那鼓声阵阵,吆喝声声,“咚咚,一二,咚咚,一二”的齐声同气的划浆声势。那漂流在江河上红的,黄的色彩鲜艳的龙舟队伍,在记忆的长河中,永远难忘记。有一年赛龙舟,天空飘洒着龙舟水,父亲携带大家,奔走在沿江路,追着龙舟跑。龙舟在水上,大家在岸上,观众无数,都在隔岸呐喊助威。尽管天空还飘洒着雨,大家亦不管不考虑,只为这一年一度热闹的端午龙舟赛。
中国的端午节,有着浓浓的历史文化,神舟大地上,在端午节前后,便有着浓郁的传统节日风味。端午节对于我,也有着别样的情怀。怀念家乡,怀念亲人,好像一直在特定的节日里愈加的浮目前眼前,镶嵌在心里。
飘雨的端午,飘香的端午,在今天,又飘来了端午时节的快乐往事,原来美好的事物在我记忆深处从不曾失落,就像那串挂在家乡门前的艾草青青还有那家乡独特的粽子飘香。在我的记忆长河里永远都是鲜活的亮丽的一道风景线。
艾草青青,粽香浓浓。情思飘飘,思忆绵绵!最是一年端午香!在这个飘香的节日,每座城,每颗心里,都溢满了浓浓的端午节味道,在此,祝福亲朋好友们端午节快乐!
小学五年级乡下端午文化作文5
今天是端午节,大伙伙都在家忙着过端午节。大家姊妹几个也聚在妈妈家节日吃饭。想起小时候过端午节的情形,大伙七嘴八舌说起来。小妹嘴快,先说起来了,还是小时候过端午节热闹,一个礼拜前就有节日的氛围了。那时候农村交通不太发达,好多小商小贩就来村里卖红枣和糯米,每天上学回来第一件事就是看家买了红枣和糯米没。买了多少,好第二天上学去给别的同学炫耀,粽叶皮是不需要买的,大家那有个芦韦塘,勤快的人还可以打上卖给贩子,过端午节的钱就有了。
那时大家那极少包粽子的,都是蒸年糕的。端午节前一天下午,家家户户就开始煮粽叶皮,泡糯米,洗红枣。到了天快黑,大人就开始包年糕了。大家就在旁边凑热闹,吃红枣。蒸年糕也是个技术活,包好了年糕在水里煮一晚上,也不会散开,端午节早上打开年糕津津的,包不好的,煮到半晚就会散开,端午节就没的吃的了。不过大家一直都不担忧,妈妈包的年糕是村里有名的,又美味又瓷实。
年糕包好了,要开始煮年糕了,说包年糕是技术活,煮年糕可是件累人的活,从晚上差不多十点开始,要煮到半个夜四五点,那时都是加柴火煮的。家家户户为了煮年糕,都早早挖好了大树根,晒干劈好,放一次柴火差不多可以烧一个小时。到了端午节的早晨,等大家起来,妈妈已经炸好了油饼,从田埂上回了艾叶。院子也扫的干干净净。
看到大家起来了,妈妈就用油饼包上一大块年糕给大家吃,黄灿烂的油艾叶插在大门口,这阵各家各户人差不多都出来了,孩子子都拿着爸爸妈妈前面买好五彩丝线开始编五彩绳,老人说是“长命缕”,拴在各自的手腕和脚?,哪个的漂亮就说哪个可以长命百岁。
家有出嫁一两年的女儿今天和新女婿要回娘家来,没孩子的娘家还有小弟弟妹妹的,姐姐都会做好香囊给弟妹,传闻香囊有避邪驱瘟之意。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巾,清香四溢,再以五香丝弦扣成索,做成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的香囊。女儿有孩子的,娘家母亲早就坐好了蛤蟆鞋,名字不好听,做的却非常很精致,鞋面是黑金丝绒的,红布包边,鞋前面绣着一只栩栩如生的蛤蟆,鼓的双眼,五彩丝线做的腿,也是取避邪驱瘟之意。
目前过端午节了已经成了大伙放假休息的节日了,条件好的就出去旅游去了,没时间的就大伙伙聚在一块吃饭,即使过端午节了。小时候的热闹是一去不返了。
小妹一口气把花说完了,大伙也陷入沉思,虽然目前生活条件好了,想买什么都可以买到,小时候节日的那种期盼,那份发自内心的悦却再也找不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