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学习方法  各学科学习方法  学科学习方法  脑力开发  演讲与口才  小学学习方法  记忆力  初中学习方法  资讯  英语 

2021家乡的风俗小学六年级单元作文

   日期:2021-03-17     来源:www.zhixueshuo.com    作者:智学网    浏览:761    评论:0    
核心提示:《家乡的风俗》是小学六年级下册1、单元的习作,需要大伙描写一种风俗习惯或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那样你还记得你家乡的风俗是

《家乡的风俗》是小学六年级下册1、单元的习作,需要大伙描写一种风俗习惯或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那样你还记得你家乡的风俗是哪种吗?下面我们为大伙采集整理了“2021家乡的风俗小学六年级单元作文5篇”,欢迎阅读与借鉴!

家乡的风俗小学六年级作文1

在我的老家,有一种奇特的风俗活动,每年新年,大家家都会举办,这个活动就是——请火女孩。

请火女孩可讲究了,只有在正月初中一年级到正月十五之间才能请到,在别的时间段,是请不来火女孩的。

请火女孩的1、步,制作火女孩。

第一,得先筹备七根柳条、七根桃树枝、七根茅草、一个小稻草人,还有一个竹提篮。接着,把柳条、桃树枝、茅草插在稻草人背后,再把稻草人固定在竹篮里。紧接着,来到非常重要的一步——为火女孩画上一个好看的脸蛋。把脸蛋画好后,再把它粘在稻草人头上。筹备工作便做好啦。

夜幕即将来临,大伙在院子里围失火堆,火堆前方,两个女孩提着竹篮,周围摆满了贡品和火纸。接着,姥姥便熟练地喃喃自语:

“杀大猪,宰大羊,不请爹,不请娘,就请天上的火女孩,火女孩你要来,早点来,莫在路上紧到挨,紧到挨,打湿你的车花鞋。”

接着,姥姥就问:“火女孩,来了没,来了就点一个头。”神奇的事发生了——在无人偷偷摇竹篮,没风的状况下,火女孩竟自己点了一下头,这表示火女孩已经到来。

然后,大家就可以向火女孩提各种问题了。并且,火女孩真的超级灵验!

那一年,小姨妈正巧怀二胎,10月怀胎只差了十几天,但小姨妈依然没生产。大家恰好赶上请火女孩,于是,我的三姨妈便问:“火女孩,我的妹妹近期会生产吗?会的话就点一个头,不会的话就点两个头。”大家全神贯注的看失火女孩,而火女孩也给出了一定的答案。

于是大家快点给小姨妈打了视频电话,给她通报了这个消息。结果,不知晓是不是出于心理缘由,次日凌晨,小姨妈居然真的生了!

迄今为止,火女孩还没一个准确的科学讲解。她也因此成为了我心中那一道最神秘的光彩。

家乡的风俗小学六年级作文2

今年我和父亲返回家乡湖北春节。嘿,不要说,真和河南有点不同。

河南春节会吃烩菜,吃带鱼,吃汤圆儿,吃饺子。可湖北不同,春节喝鸡汤是必不可少的,由于鸡汤象征着“清泰平安”,新年1、餐喝鸡汤,能给家人带来好运和祝福,分食鸡肉的,也非常有讲究,当家作主的人要吃鸡骨头,表示出人头地,主要劳动的则吃鸡爪,表示新年抓财,被寄予厚望的青年吃鸡翅,表示展翅高飞。

再就是白蒿菜了,湖北有的地方会吃炸白蒿去其谐音“百好”,图个好彩头,不过这还是首次听说白蒿能油炸后食用,貌似是用白蒿,鸡蛋,面粉,水在油锅里炸。

中国人春节最爱讨吉利,湖北人也不例外,除夕夜要贴对联是需要的。孝感人还以初中一年级这天听到的飞禽叫声,来判断新年的生产状况的风俗,五更鸟先叫就宜于养鸭,天亮时麻雀飞过就是丰年,大家还觉得初中一年级听到狗群叫不是好兆头。除夕之夜,12:00的时候,大家还要做一个金元宝模型送到门外,代表在新的一年里会聚财进宝。

以前的大家非常在乎春节时不要触犯一些忌讳,譬如说,大年初中一年级到初中三年级不可以扫地,不然会把好运扫外出外,不可以与人争吵,也不可以说脏话,不然新一年的运气会不好,打碎碗背后要说岁岁平安,不可以洗衣,由于码头被水神封锁,其他人都不可以去动,总之就像仙桃区域的民间歇后语一样,初中一年级拜年,拣好话说。

在除夕夜春节联欢晚会开始的时候,一家人围坐在电视机旁观,看春晚,到了晚上11:00左右,街上不知哪家哪户带头放起了鞭炮,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一下子四面八方都响起了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天上更是闪烁着重重烟花,天空都被照亮了。

反正这次回湖北春节,给了我很不同的体验,虽说疫情爆发不能出去,但还是感觉跟在河南非常不同,有了很多新鲜事儿。

家乡的风俗小学六年级作文3

“岂无青精饭,使我颜色好,若乏大药资,山林迹如扫。”这首诗是杜甫的《赠李白》,诗中的“青精饭”指的就是大家溧阳的特产——乌米饭。

乌米饭,历史悠久。出目前唐代,那时就叫“青精饭”。在那个时候,乌米饭为道家斋日的饵食。

4月初八,在大家溧阳,是“乌饭节”。还有一个民间传闻呢!

传闻由于是释迦牟尼的弟子目连,为了让在地狱被饿鬼关着的妈妈吃到饭,想方法用乌树叶捣烂,用汁液染米,煮成乌米饭送去。饿鬼们不敢吃黑乎乎的乌米饭,妈妈才终于得以饱腹。溧阳人年年吃乌米饭,就是为了纪念目连这位孝子。

这不,今年啊,我和母亲筹备动手做乌米饭。第一大家采来一些乌树叶洗干净后,我拿起擀面杖在上面使劲儿捣,眼看着就要好了,我体力却消耗大半,我停下来歇息片刻,又继续开始对乌米饭进行裁决。终于好了,我发现绿叶捣出来的汁水,竟是紫色的!

我把一缸汁液中的叶渣去除,母亲用水兑了汁液,在泡上筹备好的糯米。这一泡不知晓,一泡等两宿!整整泡了两天!我苦苦等待,时不时去看看泡的咋样了。等母亲说好了时候,我正美美的想着我是乌米饭的场景。听这么一说。我蹭的一下冲过去,用颤抖的手打开锅盖,我有的习惯的发现,刚泡好的饭,是一种灰灰的颜色,而不是黑的。

我急忙询问,“莫急莫急,看好了啊!煮好你就知晓了”母亲说,我半信半疑地址了点头,母亲铺上一层布,将泡好的乌米饭一层一层的铺在上面。过了十几分钟,我得到批准,掀开锅盖。锅中的所有映入我的眼:一粒一粒米饭,就像黑珍珠,并散着清香,让人垂涎三尺。我急忙盛了一碗,听说乌米饭还有很多疗效呢!补益脾肾,止咳,安神……我先尝了一小口,比狼吞虎咽起来,一边吃还一边嘟囔:“真香!

“乌饭新炊笔饭香,道家斋日以为常”,这就是大家溧阳的风俗——4月初八吃乌饭!

家乡的风俗小学六年级作文4

在山东,有一种独特的风俗,它不止是一种风俗,也是一种礼节,愈加是一种中国文化的传承。

而这个至高无上的风俗名叫“磕头”。

爷爷告诉我:“磕头,又叫叩头,叩首。在每年的每年正月初中一年级至十五之间,年轻人、成年和儿童几人一组去邻居和亲戚家里磕头。这期间,家里正屋挂着家谱牌位的画卷,门前摆设供人磕头的席子。客人来时,第一站在祖谱前,拱手祭拜三次,再跪下磕头三次。然后给年长并且辈分大的人磕头三次。

到了目前,磕头这种礼节已经被简化了,不再把祖谱等卷轴挂在墙上,也没了磕头用的席子,更不必拱手祭拜。而是到了每户人家时说一声‘给__磕头啦。’然后双膝先后弯曲跪下、手扶地、头触地,完成磕头的动作,然后起立侧身站着。而且长辈在同意小孩磕头后,需要做两件事,一是应当准时说:“好,起来吧。”一是要给小孩来点“赏赐”,比如小玩意儿,糖果等,或给个零钱,“头”是不可以白受的!更有意思的是很多人在小孩说磕头还没有跪下时,准时说:“不需要啦。”而阻止小孩磕头,以免拿不出礼物的尴尬。”

其实我感觉这部分长辈说的不必磕了并非由于拿不出礼物,而是感觉这种小对长的礼节实在是没必要,毕竟这种礼节已经从中国的开始到目前持续了很多时间,再继续墨守成规是否会太古板了。

而我的怎么看是,这毕竟是文化,是礼节,已经持续了几千年的时间,那大家何不继续让它传承下去,而且这是唯一存在的古老礼节了。

这就是为何,磕头,既是风俗,也是礼节,更是传承的文化。

家乡的风俗小学六年级作文5

燃灯节原名火把节。古时候的大家在正月十五当天,会用火把祈祷一年的好收成与好运气。直至今,每逢正月十五,大家虽然不会再用树枝做火把,却也燃蜡烛来祈福。这不只含义着庄稼的好收成,还含义着驱走黑暗,带来光明。

正月十五,大家一大伙子全部坐在桌边吃着饭。忽地听小弟大叫一声:“唷!这么多的蜡烛哇,这是要做什么?”哥哥一听,不考虑嘴角的米粒就好奇地冲外出去。嘿!不要说,蜡烛是真的多。只见门前就摆着整整齐齐一排蜡烛,那温暖的烛光,照得哥哥的脸半边红半边白。姐姐们虽说未冲外出去,却也都瞪大双眼向外瞧。原来不光是姥姥家门前点蜡烛,而是大伙都点了蜡烛。看着河对岸星星点点的蜡烛光,好似繁星落入了乾坤,一簇簇、一群群,把邻居们的脸衬的红彤彤、喜洋洋。隔着老远,却仿佛听到了几百户人家的欢声笑语。

姥姥眯着双眼笑道:“一块对着蜡烛许愿嗷,辟邪的,还可以带来光明呐!”母亲与姨姨互相看了看,怀念地说着:“这么多年了,还有这个风俗啊。”她们的眼中,宛若浮现出了很长时间以前两个小姑娘模糊的身影。

而此刻,我和姐姐们边点边笑。无声无息中,蜡烛比原先多了,脸也比原先红了,倒是由于无处不在的笑容分不清哪个是哪个了。大伙都抢着点蜡烛,打火机都不够用了。机灵的弟弟妹妹们就哼着不知名的小曲儿,跑到谈笑甚欢的大大家面前,摸摸他们的口袋,找着打火机。大大家也不生气,一般都笑着不说话,假装皱着眉头,拿食指点点小孩们的脑袋便放他们走。

木盒里的蜡烛皆是红色的,小弟选来选去也弄不成什么花样儿,无奈只好随便拿了一根给我。我把点完的红蜡烛放在了父亲的车前,这就是姥姥说的“驱走黑暗,带来光明”。

蜡烛点完了,该是许愿了。我小心地在蜡烛边蹲下,生怕把蜡烛弄灭了。环顾四周,大伙都在点蜡烛,十分认真,也十分庄重。“期望父母平平安安,期望我和弟弟积极向上。”可是,到3、个愿望,我的脑海一片空白,不管怎么样绞尽脑汁都想不出来。

这个时候,不知是哪个喊了一嗓子:“嘿!该放鞭炮啦!”小孩们一齐上蹿下跳,欢呼起来,这场面竟比春节都热闹不少。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都拿了一根杆炮朝天空放去“砰,哗哗!砰,哗哗!…”“祝愿武汉平平安安!”邻居家不知是哪个喊了一句,姐姐们自然也是听到了,于是便有了跌宕起伏的呐喊声:“中国好起来!”“白衣天使加油!”“钟南山爷爷,加油!”……过了好一会儿,呐喊声才伴随花炮日渐平息下来,落在了门前的河里,与鱼儿结伴游去。

而此时,我的心中,有了一个关于愿望的答案——“愿,全世界人民能快点欢聚在没病毒的春季!”

我知晓,在蜡烛簇拥的地方,神佑的地方,充满光明的地方,并不在这儿,而是在所有人心中,在每一位医护职员的手心里。


2021家乡的风俗小学六年级单元作文有关文章:

★ 2021小学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6篇】

★ 家乡的风俗小学六年级单元作文6篇

★ 2021家乡的新年风俗习惯作文五篇

★ 2021家乡新年的民风民俗出色作文不少于600字5篇

★ 元宵节家乡的风俗小学六年级作文2021

★ 2021家乡的元宵节风俗出色作文5篇

★ 元宵节家乡的风俗作文小学六年级2021

★ 2021介绍家乡新年的风俗作文5篇

★ 2021介绍家乡过新年的风俗作文五篇

★ 2021介绍家乡的新年风俗习惯作文450字7篇

 
打赏
 
更多>大智教育相关文章
0相关评论

智学网-大智教育,好的学习方法与技巧指导,我要自学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