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 奉献作文
1996年,22岁的李洪林从重庆河运学校毕业后,来到宜昌航道工程局,被分配到当时的航新轮,从一名加油开始干起。后来,他又先后在801轮、航化轮、航浚18工作过。2008年,34岁的他被任命为航浚21的轮机长,是当时全局最年青的轮机长之一。
2012年,伴随我局的策略进步,计划筹资建造一艘4500m3∕h绞吸式挖泥船,该船是长江航道局系统内现在最大的非自航绞吸式挖泥船,设施先进、智能化程度特别高,局领导对这条船的监造很看重。在船舶监造工作组组建伊始,李洪林主动向人力资源部门请缨,需要加入船舶的监造工作,经过层层筛选,最后任命他为监造小组副组长,主要负责设施的安装、验收等工作,同时拟任该船轮机长。李洪林自己也深知该船对我局进步的要紧意义,他饱含激情、怀揣梦想、顶着巨大的重压,在接到人事部门的调令后 ,于9月奔赴江苏海新船厂,投入到紧张的监造工作中。
当时的长狮10就像现在刚买的房屋,仅仅完成了一个“空壳子”,要想搬进来住,还要进行“精装修”才行。李洪林就像装修我们的房屋那样,精雕细磨,严肃认真,不敢有半点粗心。
装修房屋第一是要根据设计图纸将电线、水管铺设好,同样的,“装修”船舶也是要先将船舶的各种管系根据图纸需要布置好。可是,这个时候李洪林忽然发现一个问题:船舶设计院并没完全提供各类管系的现场布置图,有些只有一张总布置图。而船厂的设计部门也没健全这道工序,现场的施工队伍见没现场布置图,就根据他们我们的想法布置,如何便捷就如何布置,完全没分析设施将来的修理护养与船员的操作是不是便捷。这就像房间里的装个电灯开关,没装在床头,关灯还要下床一样。
面对这样的情况,李洪林不干了!他一方面需要船舶制造厂商健全各类施工图纸,一方面到现场考察测量,纠正一些布局中的不合理现象。10月份的南通,还保留着夏季的尾巴,船舱里面的温度更是高达三十六七度,里面又没电灯,舾装用的跳板、脚手架也都还没拆除。但李洪林没退缩,天天拿着手电筒,在船舱里面记住、画着,一忙就是一整天。
李洪林告诉大家,长狮10一共有二十六个系统,十六个舱室,从起点到终点有八十米,光各种海水管系、淡水管系、燃油管系、滑油管系、压缩空气管系等等的草图就画了十八天,A4的纸用了近二十张。
房屋装修的差不多了就要安装家具电器了,船舶“装修”也同样这样,为了做好各种设施的安装工作,李洪林对船上所有设施的性能、参数都做了笔记。每次安装设施前都仔细阅读说明书、看设施安装工艺、查询安装布置图。长狮10的所有图纸叠起来有两米多高,每一份图纸都过了他的手。
李洪林告诉大家,所有设施安装中非常重要、需要最严格的就是配套设施轴系的定位,安装偏差必须要控制在规定的范围以内,不然就会引起大的震动,缩短设施使用年限。因此他很看重设施轴系的安装定位,每次安装完他都要对轴线检查三次。记得在进行绞刀轴系安装时,为了确保偏差控制在0.3㎜以内,他需要船厂不断改进安装工艺和操作步骤,最后硬是花了半个月时间才达到需要,其实误差也就是一两根发丝的大小,但在李洪林眼中,就算是再小的误差也不可以同意。
设施安装完毕后,就要对所有些设施进行调试。长狮10的设施相比其他船多不少,不只多,而且复杂。
每次设施调试,李洪林都会注意观察仪表数据,向服务商请教很多问题:该注意哪些地方?出现问题该如何处置?监控点在哪儿?在调试过程中发现船体排泥管震动过大,就坚决需要船厂进行整改;主发电机组震动大,就坚决不认同。
设施调试基本合格了,需要拉出去那试一下。2014年2月,长狮10正式调遣至黄骅工地进行试验性施工,全方位检验船舶的各项性能。
施工没几天他就发现,在挖泥过程中,绞刀转速不稳定,有时甚至停转,而绞刀电机的.负荷并不大。他带领几个管轮讨论、剖析,现场检查后得出结论:绞刀齿轮箱安全离合器扭力设定值偏小,遇见阻力过大时,绞刀轴离合器就会发生打滑现象。只须打开齿轮箱端盖,调整离合器垫片,增加设定扭力值问题就解决了。
问题找到了,解决方法也有了,但要真的去做,却不肯定那样容易。绞刀齿轮箱端盖打开后,那里的空间很小,仅仅只能容下一个人,而且里面因为磨擦片打滑烧蚀产生的味道异常难闻,人还没有下去,就感觉受不了。无法,李洪林携带轮机部八个人戴着供氧面罩,轮流进来。2月份的黄骅港,气温常在零度左右,天冷风大,刺骨的寒风吹在脸上就像刀割一般,手一露出外面,就冻的伸展不开。但李洪林没退缩,带领一班人,从早上八点一直干到晚上六点,足足干了两天。
作为长狮10的轮机长,李洪林带领着四个管轮,管理着整个轮机部。他常对下属说,管理一个人,要带动一批人。他需要下属既要学技术,也要学习管理,他期望每一个人都可以独挡一面。每次设施出现问题,他一直组织大伙一块探讨剖析问题是什么原因和怎么样处置。问题解决后,他又需要大伙可以从中有所启发,受到教育,获得提升。
在长狮10,船上的青年不少,他喜欢和青年打成一片,在下属面前,他一直都没半点架子,大多数人说他就不像个领导。他常说,自己也是和这部分青年一样,一步一步走过来的,他非常知道青年的想法,既是朋友、同事,又像兄长。
今年2月,家住荆州公安的陈遵超,接到妈妈住院的电话后,内心很着急,他把这个消息告诉了李洪林,虽说当时船舶调试,事情特别多,他还是当即批准他回家。当时天快黑了,李洪林立即叫来交通船,还和项目部联系,派来车送他去车站。此后几天,不管有多忙,李洪林总要抽时间打电话询问他妈妈的病情,并让他在家把妈妈照顾好,船上的工作不需要他操心。李洪林用真心深深打动了下属,在确认妈妈病情无碍后,陈遵超一个星期就返回船上。
提起船员的家庭状况,李洪林如数家珍,哪个家住在哪儿,哪个家有困难,他都一目了然。在船上,他就像一位家长一样,时刻关心着这部分小孩们,可是一提起我们的家人,李洪林就立马低下了头。
2009年十月,李洪林当木匠的爸爸在锯木时,不小心让锯木掉进了我们的双眼,致使真菌感染,眼球化脓,要在医院做切除手术。家人给他打电话让他回去。当时李洪林在北方施工,工期非常紧,船上人手不够,实在是走不开,他面对这个情景非常犹豫,但最后还是选择留在工地,这件事当时让家人非常不可以理解。但他了解一个朴实的道理:有了宜昌航道工程局这个大伙,才有我们的小家。他说:我的选择没错,我不后悔!
李洪林的儿子也是他的一块心病,儿子今年十三岁了,在天问中学读初中二年级,学习成绩一般。父子两个人长期不在一块,缺少交流。儿子从来不会主动给他打电话,每次通电话也说不到一块,这个时候李洪林一直非常生气,总想发脾气,可是一想,即便想发脾气也没什么用,他又不在自己面前。每次回家,一直想弥补一下感情,带他去玩,去吃饭,可是每次最初有点感觉时,又不能不踏上上班的征途。每年在家的日子,加起来不足两个月。
李洪林说,在他心里有两个家,一个“大”家,一个“小”家。一个家在长狮10,一个家在宜昌,两个家我都爱,两个家我都放不下。有时我只能牺牲小家,由于长狮10有不少事等着我去做。
李洪林是一名一般的船员,没豪言壮语,却说出了不少船员想说的话:把自已的事做好;李洪林是一名一般的爸爸,在儿子的印象中,他极少回家,回家又住不了几天,就急匆匆的赶路,可他负责任,重感情,讲道理,谈起家庭,他一直满含热泪,他是一名最好的爸爸;李洪林是一名一般的党员,从来不喊响亮的口号,可他一直身先士卒,冲锋在前,从不埋怨指责其他人,成绩都是其他人的,问题都是我们的。船员说:跟着李老轨干事,心里舒坦。他用实质行动,诠释着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李洪林选择了船员这个岗位,就选择了奉献,生命因奉献而变得漂亮。在生活的路上,虽然没鲜花,没掌声,但他却取得了同事的尊重与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