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4日为北方小年,而2月5日为南方小年,即腊月二十四,作为南方的小朋友们,北方的小朋友已经在前一天就把日记了,今天小年,你日记写好了吗?要如何写小年日记呢?知道有关精彩内容请参考我们为大伙精心筹备的文章:南方小年日记作文
↓↓↓更多内容参考(详细点击)↓↓↓
2021年节气立春日记
二十四节气之首立春日记
立春诗歌日记大全
寒假日记过大年(新年)
新年赶庙会日记
南方小年日记1
腊月二十三是国内的传统节日——小年。但这是对于北方而言,南方实质小年日期在腊月二十四。
晚上吃完晚饭后,大家开始辞灶。母亲拿来两个干净的盘子,里面放满了辞灶用的供品。有杏仁、牛皮糖、水果等,每一样都很精致。父亲端来了一碗米、一碗水,拿来香,把香插进米里。父亲说,糖是给灶王爷吃的,吃了之后嘴会甜,就会在玉皇大帝那里多说大家家的好事;米和水是为灶王爷的马筹备的,好让马吃了有力气带灶王爷上天。我这才知晓,筹备这部分东西都是有说法的。然后,父亲拿来纸钱,烧掉之后,父亲、母亲轮流磕了头,母亲还一边说着“上天言好事,回宅降吉祥”。我也学着母亲的样子真诚地磕了几个头,心里想着期望大家的愿望可以达成。
周围邻居家辞灶的鞭炮声噼噼啪啪地响个不停,很热闹。我家没买鞭炮。父亲提议:“大家放没危险的烟花吧!”“好的。”我一边开心地回答,一边拿出了父亲从上海给我买得奇幻玩具灯。提前做好分工:父亲点火,母亲配音,我来照出各种各样的灯火图案。只听点火!嗤——,碰!漂亮的烟花不停地变化着,有些像星星一样在闪烁,有些像小毛虫一样在蠕动,有些像漂亮的彩带在飘舞,漂亮极了!大家又连续放了好多“烟花”,都那样壮观。
在这一天,我做了很多有趣的事,让我知道了更多的国内的传统文化常识。
南方小年日记2
今年是腊月二十四,是小年。这一天我过得非常快乐。
我老家有个传闻,说:昨天是“灶王爷”上天去汇报一年的事情。为了让“灶王爷”只言好事,大家老家这一天要吃饺子和玉米糖。由于饺子需要包,就等于把“灶王爷”的嘴封上,只让他上天说好事不说坏事。吃玉米糖是由于想让他嘴变得甜一点,其实还是让他说好事。
昨天我和母亲上天虹超市去买包饺子的面和包饺子的馅。大家买了角瓜和鸡蛋,由于我要吃素馅的。最后还买了一袋面粉。
回到家,我母亲把面和好了,又把面用刀切一小块一小块的让我按面饼。我一按,好软啊!于是我问母亲:“为何面这么软?”“记住,软面饺子,硬面条。饺子的面就是要和得软一点。”母亲说。我按完了面饼,母亲又把面饼擀了擀,面饼变得薄薄的,然后母亲教我包饺子。由于我首次包饺子,所以母亲让我少放点馅,然后把面皮中间对折捏好,再把面皮其它部位捏紧,不要露馅,一个饺子就完成了。我包的几个都是“瘦瘦长长”的,而母亲包的全是是短短胖胖的。我问母亲:“为何我包的又瘦又长,没你包的好看?”“每一个人不是天生就会做什么事情而且能干好的,你多包几次就包的漂亮了。”
包完饺子,大家拿去煮。“开饭喽!”母亲说。大家把饺子端上来,吃了起来。味道真的很好哦!特别是我包的,我感觉更“美味”
啊!过小年真是好快乐!
南方小年日记3
小年,即每年阴历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在中国,它是整个新年庆祝活动的开始,主要风俗有两个:扫年和祭灶。
扫年,即扫尘,事实上就是大搞家庭环境卫生。北方人以腊月二十三为小年,称“扫房”;南方人以腊月二十四为小年,称“掸尘”。这一天家家户户黎明即起,扫房擦窗,清洗衣物,刷洗锅瓢,推行干净彻底的卫生大扫除。小年的`不久前,家家打扫房子,意为不让灶王爷把土带走。据《拾遗记》记载此俗可追溯到三千多年前,当时它汉先民驱疫鬼,祈安康的宗教仪式。后“尘”与“陈”谐音,故扫尘也就是把陈旧的东西一扫而光,这既指庭院内的陈年积垢,也指旧岁中遇见的不快。
祭灶,即祭送灶神升天,因此小年也叫祭灶节。据民间传闻,灶王爷本是天上的一颗星宿,由于有过错,被玉皇大帝贬谪到了人间,当上了“东厨司命”。他端坐在各家各户的厨灶中间,记录大家如何生活,怎么样行事,每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
大家在腊月二十三都要祭灶,灶君神像,贴在锅灶旁边正对风匣的墙上。两边配联多为“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下联也有写成“回宫降吉祥”,横批是“一家之主”。中间是灶君夫妇神像,神像旁边往往画两匹马作为坐骑。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后三样是为灶王升天的坐骑备料,祭灶时,还要把关东糖用火融化粘住灶王爷的嘴,让它不在玉帝那里讲坏话,也有意为让灶王的嘴甜,光说好话。然后将灶王爷像焚烧,谓之“升天”,边烧边磕头祷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有些地方烧假马、放鞭炮送灶王爷骑立刻天。上世纪50-60年代,祭灶王爷的风俗渐渐消失,但吃灶糖和打扫房子的风俗仍流传到今天。
祭灶仪式多在晚上进行。祭灶时,祭灶人跪在灶爷像前,怀抱公鸡。也有人让小孩抱鸡跪于大人之后。据了解鸡是灶爷升天所骑之马,故鸡不称为鸡,而称为马。如果是红公鸡,俗称“红马”,白公鸡,俗称“白马”。焚烧香表后,屋内烟缭绕,充满神秘的色彩。男主人斟酒叩头,嘴里念念有词。念完后,祭灶人高喊一声“领”!然后天执酒浇鸡头。若鸡头扑楞有声,说明灶爷已经领情。若鸡头纹丝不动,还需再浇。
饮食:祭灶这天除吃灶糖以外,火烧也是非常有特点的节令食品。每到腊月二十三祭灶这天,城市中的烧饼摊点业务很兴隆。供品除糖瓜之类外,也有供水饺,取民间“起身饺子落身面”之意,有些也供面条。
民间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风俗,因此祭灶王爷,只限于男子。近代却多数由家庭主妇来充当祭灶的角色。另外,大年三十的晚上,灶王还要与诸神来人间春节,那天还要有“接灶”、“接神”的仪式。等到家家户户烧轿马,洒酒三杯,送走灶神将来,便轮到祭拜祖宗。
南方小年日记4
昨天是阴历腊月廿三,中国传统的“祭灶节”,俗称“小年”……一大早,在朋友圈里,关于小年消息就被大伙疯狂转发,大开启“忙年模式”,在新年民俗中,今天是“掸尘日”,还没打扫卫生的.市民,要记得大扫除哦!
民俗专家介绍,南京人对小年的时间有三种说法,分别是腊月廿3、腊月廿九和正月十五。昨天是传统的“祭灶节”,有灶台的南京人家会在送灶时,在灶王像前的桌台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祭灶时,还要把关东糖用火融化,涂在灶王爷的嘴上,“黏住”灶王的嘴,不让他在玉帝那里讲坏话。不过,目前大多南京人家都没了灶台,以燃气灶取代,祭灶仪式简化成了贴一张灶王爷的画像,摆设一些供品。或者吃顿饺子和团圆饭,也算是送走“灶神”了。
今天阴历腊月二十四,民谚称“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屋”。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
在新年前扫尘,是老南京人素有些传统习惯,打扫房子、庭院,擦洗锅碗、拆洗被褥,干干净净迎接新年。据民俗专家介绍,“尘”与“陈”是谐音,大家也借用这个表达除陈、除旧的美好意愿。在打扫卫生的民俗中,还有腊月二十七“洗福禄”。传统民俗中在这两天要集中地洗澡、洗衣,除去一年的晦气,筹备迎接来年的新春。
南方小年日记5
民谚称“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屋”。举行过祭灶后,便正式地开始做迎接春节的筹备。
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在新年前扫尘,是中国人民素有些传统习惯。每逢新年到来,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大江南北,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氛围。
据典籍记载,上古就有年终扫除的习惯。据《吕氏春秋》记载,中国在尧舜年代就有新年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所有“穷运”、“晦气”统统扫外出。《清嘉录》卷十二记载:“腊将残,择宪书宜扫舍宇日,去庭户尘秽。或有在23日、24日及27日者,俗呼‘打尘埃’”。腊月二十四“扫房”,对庭院内外进行彻底的大清理。可见,这一风俗寄托着大家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也是中华民族在漫长历史中积累的在冬天讲究卫生,预防疾病的传统美德。
腊月初中一年级,跳灶王,起来自于古老的腊月驱鬼的活动,后进步为跳灶王,由乞丐来做,扮作灶王爷,灶王奶奶的形象,挨家跳,一直持续到灶王爷升天,接近二十三还要卖灶柴,用松柏枝和棕青树枝。
腊八节,佛教称为成道节,源自古时候的腊祭。后佛教传入,合二为一,吃腊八粥,施粥扬益,北京最出名的`是雍和官的腊八粥。腌腊八蒜等春节吃饺子用,过了腊八开始办年货。
腊月二十三,祭灶,叫过小年,祭灶是男性的事,北方是二十三,南方有二十四,也有说官三民四蛋户五,取下旧年神象,掸灰,晒干,供上灶糖,果品,灶柴来烧,同时烧些杆编的猪狗马鹰,往灶台,锅沿上抹糖,正月初中一年级迎灶王,也有初中二年级初中三年级,春节期间家里若无主人要进行驱鬼活动。
以前夏季祭灶,由于灶王是火神。后汉时有人名阴子方,有一年腊月做早饭,见灶王神显形,用就黄羊祭祀,从此改为冬季祭灶。
腊月二十五上天派神来奖惩,要接玉皇,每人都要谨言慎行,要吃口数粥,计口煮粥一人一碗,要用红豆粥,红豆避疫扬灾。
除夕即年三十 贴春联,换门神,做年菜,包饺子,不睡觉,要守岁,为爸爸妈妈延寿,门店必须要结完这一年的帐,端午、中秋、除夕一年结三次帐。
南方小年日记作文5篇有关文章:
★ 关于过小年的日记200字5篇
★ 描写过小年日记出色范本
★ 描写过小年的日记满分作文
★ 过小年日记300字出色范本
★ 过小年日记500字 过小年500字日记作文
★ 2017过小年的日记满分范本
★ 描写关于过小年的日记出色范本
★ 过小年的日记写作出色范例
★ 小学二年级过小年日记写作范本
★ 春节日记甄选作文5篇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