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腊八就是年”,新年将至,大家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携手共进走好新年代长征路,只争朝夕,不负韶华!下面是我们为大伙收拾的2021过了腊八就是年感想作文_年味的记忆话题作文5篇,以供大伙参考借鉴!
过了腊八就是年感想作文篇一
【故乡的年】
“孩子孩子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这是婴幼儿不久前幼儿园新学的儿歌,一回来就兴奋地表演给我看。看着她快乐的模样,我想起了自己儿时对新年的认知,也是从腊八节开始的。白雪皑皑的北方,热气腾腾的腊八粥,勤劳的大家进入闲时,不再耕耘,把大把大量的热情和精力,挥洒在筹备过新年的活动里。而我对于浓浓年味的记忆,全和姥姥有关。
二十三糖瓜粘。姥姥说,腊月二十三祭拜过灶神的糖才最甜,要拜托他老人家上天言好事,下地呈吉祥。腊月二十四是全家大扫除的日子,床单、被罩、窗帘都要洗,玻璃、桌子都要擦拭一遍,调皮的大家为了逃避打扫,身着臃肿的棉衣棉裤,脚穿姥姥纳的虎头棉鞋,在雪地里撒了欢地跑。
腊月二十六是家乡赶集的最后一天,也是炖肉的好日子。年前赶大集人山人海,红灯笼、对联、鞭炮、年画这四件是姥姥家必买的。图个乐呵,姥姥还会带大家去买糖果和油饼。最快乐的是晚上,锅里的肉炖了一下午,满屋子飘着肉香,大家孩子早早地守在了炉子旁,一旦出锅,学着姥姥姥爷将炖肉配着蒜泥小葱放进馒头里,等待的煎熬突然就烟消云散,取而代之是吃上肉的满足。
腊月二十九开始贴对联、做花馍、包饺子。这一天,姥姥会拿出她珍藏的剪刀、梳子及各种工具,开始雕刻含义吉祥喜庆的花馍。虎头馍是挂在孩子胸前的,大的枣馍是要侍奉先祖的,鱼馍是要架起来放在堂前的。有趣的是,有时会在花馍里放个硬币,哪个吃到了,就带给哪个福气,是一年好运的开始。
守岁,大家俗称“熬财”。待到新年钟声响起,村子里一时之间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回荡在夜空。那一夜,孩子们认真地把新衣叠好,摆设在床头,期待着一早起来穿新衣、拿压岁钱。
初中一年级初中二年级满街跑,初中三年级不碰水地火,初四迎接灶王爷,初五要拜财神爷,初六千家送穷鬼,初七吃了七菜羹,来年定会大丰收,待到十五灯笼打,十六碰撞红火烧。
小时候的年,别有一番温情。现在给晚辈发压岁钱,微信红包已代替了纸质红包,没了磕头拜年的礼节;网上购物新衣的便捷淡化了新年新衣的欣喜;旅游春节等新潮的方法也开始取代传统的春节方法……其实这部分,都还不足以让我伤怀。最让我没办法释怀的是姥姥早已不在人世。“八零后”的我,享受着隔代亲的特殊关爱,感受着老一辈人对春节礼节的真诚。原来,春节留在大家心底最热烈的,还是那个最为牵挂的人。为春节操持家务的那个人没了,春种夏长秋收冬藏便也都被埋了起来。
过了腊八就是年感想作文篇二
【儿时的新年 抹不掉的记忆】
“孩子儿孩子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炖猪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中一年级初中二年级满街走。”我是成长在苏北农村的一名85后,这首童谣里描述的新年是我从小经历到大的。在我的记忆中,儿时的新年一直令我向往的、怀念的,是深藏在记忆深处抹不掉的。回忆起小时候的新年,印象最深的莫过于写春联、蒸馒头和守岁了。
太爷爷生前女友过私塾先生,喜欢写毛笔字,方方正正的正楷字远近闻名。到了现在,老家的房屋上还留存着太爷爷写的“自食其力”四个大字。小时候一到新年,家就十分热闹,十里八村的庄邻提着红纸登门排队找太爷爷写“门对子”,也就是大家目前说的春联。这时的我一直最快乐的,由于来的人都会带上瓜子、花生、糖,我的口袋一直装得满满的,如此自豪且开心的新年环境一直延续到我小学毕业。后来,伴随春联的商业化、多样化,大多数人把写春联变成了买春联,在我记忆中新年的年味也渐渐冲淡了不少。
除去写春联,春节还有一件大事,那就是蒸馒头。大家家在村里是个大户人家,全家老老小小加起来有十来口人,春节蒸馒头在大家家算得上是一件体力活,需要全员上阵。作为家的小孩,大家的任务就是玩面团,太爷爷会拿出他的看家本领帮大家捏面人。太爷爷捏的面人惟妙惟肖,成了大家家小孩到外面炫耀的资本。奶奶的手很巧,蒸出来的馒头既有外貌更具内涵,软糯香甜的红豆馒头是奶奶的拿手活。记得小时候,大家家一直村里1、个蒸好馒头的人家,奶奶也一直把蒸好的红豆馒头送给邻居品尝,然后携带大伙的一致认同开心地回家。
守岁,顾名思义就是“熬年夜”。在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块,吃春节夜饭,通宵守夜,边包饺子边看春晚。记得当时看的还是熊猫牌黑白电视机,通过电视,大家获得了不少童年的快乐。对春晚的节目并没由于黑白色彩而削弱记忆,反而对倪萍、赵忠祥的主持,对赵丽蓉的小品愈加记忆深刻。小时候感觉春晚上的每个节目都非常不错看,聚精会神的我甚至可以把小品里的每一句台词都背下来。在包饺子的过程中,妈妈会洗上几枚硬币,有1毛的也有5毛的,随机包到饺子里。在大年初中一年级吃饺子的时候,冲着硬币,大家吃饭的速度会比平常快好几倍,由于儿时的大家相信:吃到硬币可以幸运一整年。
小时候的新年年味非常浓,仪式感也非常强。从腊八开始,每家每户都会根据规定的时间完成规定的春节任务。贴春联、放鞭炮、发压岁钱都十分讲究。整个新年的战线会拉得非常长,七大姑八大姨好像要家家走到,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会由于春节这一特殊的节日而得到进一步升华,中华民族的出色传统,特别是那些富含美好含义的祝福会一代接着一代传承下去。
过了腊八就是年感想作文篇三
【走进腊月 走近新年】
蓦然回首,时光指针已指向腊月天。腊月隆冬,是天气最冷的时候。俗语云:“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冻破石头。”腊月天正是冻破石头的数九寒天。记忆里的腊月,是老人的门槛,是牲畜的苦难,很多羸弱的生命眼看快要挨到春季的门囗了,可就是走不出这个季节的严寒。目前完全不同了,大家生活常见好起来,过冬御寒之物丰实,腊月反而成了一个特有韵味的月份。
走进腊月,就意味着岁末已至,立刻就到新的一年了。走进腊月,每一个人的感受都不尽相同:有人感叹日月如梭,转瞬又将是一年去,心间五味杂陈;有人感叹付出还好有收获,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虽苦也有乐;有人感叹蹉跎了岁月丢失的东西太多,心里满是遗憾和后悔……其实呢,腊月就是一年又走到了尽头,沉淀了很多记忆,就像是酿就了一壶老酒,可以将一年来的各种心情再品。是非成过往,青山依然在。只须盘点了解,就能期待来年,还是筹备好好过一个年吧。
腊月备年可是一件累人的事。大家常说,过了腊八,人就“疯”了。一个“疯”字,形象地说出了备年的紧张与忙碌。俗话说:过了腊八就是年。一过腊八,就拉开了春节的序幕,家家户户就开始置办年货。不过,如此的忙碌虽然辛苦,但心里却是乐滋滋的。
腊月也是一个祥和与开心的月份,到处都能看到年味儿,红灯笼、红春联、红年画;到处都能听到年味儿,欢笑声声、祝福声声、幸福歌儿声声;到处都能闻到年味儿,麻辣的、酸甜的,诱惑的味儿飘香四溢……
到了腊月,一家人和和气气,多了包容,多了理解,亲情的味道更浓了。进入腊月,在外干事的大家一直期望回家春节,只为一家人的团团圆圆,享受亲情的温暖与幸福。腊月就是一曲乡情与亲情浓郁的交响乐,品不尽感人滋味;腊月亦是一幅幅色彩斑斓的图画,被人赏心悦目。走进腊月天,年在眼前,春季也不远了。
过了腊八就是年感想作文篇四
【喝碗腊八粥 根脉永相传】
腊八前夕,小孩在屋里写作业,筹备着高一即将来临的期末考试。我和先生则在厨房,平心静气地熬煮腊八粥。
祖籍安徽的先生用羊肉丁、海带丝、豆腐皮、细馓子及五谷杂粮,烹饪着“安徽版”的腊八粥,在粥香弥漫中思乡念乡……
而我则泡好红豆、芸豆、核桃、花生、高粱等,用紫砂锅熬煮一锅细糯绵软的腊八粥,在粥香氤氲中怀念着儿时浓浓的年味儿……
记得小时候,每年腊八前后学校就放寒假了。腊八,对于童年的我,是一个美好的起点,不但开启了轻松开心的假期生活,而且喝过一碗浓香的腊八粥,春节的味道也会一天比一天浓郁起来。
在那个物质十分匮乏的年代,小孩们盼望春节是什么原因之一是可以吃到肉食。各地风俗不一样,腊八粥的食材也有所不一样。作为西北人,大家从小喝的是用细碎的肉臊子和五谷杂粮煮成的浓稠的腊八粥。
腊八前一夜,妈妈总会事先泡好各种豆子。她说豆子硬,不好煮,所以必须要先泡一下。黎明时分,爸爸妈妈早早起了床,爸爸切好肉丁,经过一番烹炒,满屋满院都飘散着诱惑的香味。随后妈妈将炒制好的臊子和泡好的杂粮一块倒入大锅中,不停地用勺子搅拌,并用文火慢慢熬煮。等到天亮大家醒来时,一大锅色香味俱全的腊八粥就让人羡慕不已了。喝着香喷喷的腊八粥,想着立刻就可以穿新衣、吃美食、过大年,嘴角不由地就咧到了耳根。
我过去不解地问妈妈:“腊八粥为何要用那样多豆子呢?”妈妈答道:“吃下这部分种子,人的身上就会‘长’出一年使不完的劲儿,会增添好运气呐。”
长大了我才了解“冬藏”“春生”,腊月为冬天最后一个月,万物马上收藏完毕,等候春季蓬勃而发。所以,腊八节喝腊八粥,能为来年养精蓄锐,储备能量。
等大家兄妹长大后,积劳成疾的妈妈腰腿不可以了,腊八粥就由爸爸全程负责。伴随物质条件不断改变,大家日渐对腊八粥没小时候那样向往了,甚至会由于忙碌而忘记这个节日。但是,腊八节这天,大家总会接到爸爸或妈妈的电话,通知大家回家喝腊八粥。彼时,心中总会涌起一股暖意——有爸爸妈妈在,大家就永远是有人疼爱的小孩,就能年年喝到腊八粥,很多温馨的回忆也由此唤醒,被人暂时忘却腊月的寒冷和生活的烦忧。
几十年一路走来,对于已过知天命之年的我,腊八粥不再是打牙祭的美食,而是一代又一代的家道传承和温馨暖人的亲情纽结。
三年前,爸爸得了一场大病,在医院住了三个月,回家后很多事情不可以做了,只能做点容易的饭菜。
大家兄弟姊妹再也不可以像以往一样,春节节日等吃等喝了。为了继续燃起家那热气腾腾的烟火味,大家自然而然从爸爸妈妈手中接过了“接力棒”——端午节包粽子,腊八节熬粥,大年三十擀长面、包饺子,正月十五做元宵……
爸爸妈妈老了,给予不了荫护,大家才得以真的的成长、成熟。这缕绵绵不绝的人间烟火,也才得以生生不息。
女儿是“零零后”,从小锦衣玉食,对于包子饺子粽子腊八粥等,统统没多少兴趣。但是,每到一个节日,大家总会提前为小孩精心筹备相应美食,不在于她可以吃多少,而是让她在离大家渐行渐远的生活之旅中,永远怀念这份是中国人的欣欣向荣、淳朴温暖的年节氛围。
是啊,过了腊八就是年。
喝一碗腊八粥吧,让大家珍惜、感恩爸爸妈妈健在的日子,好好尽孝,令辛苦一生的他们颐养天年;喝一碗腊八粥吧,让大家身体力行,将中华民族的美好风俗代代相传,让大家的小孩了解根在什么地方……
过了腊八就是年感想作文篇五
【腊八节喝腊八粥】
进入腊月,大家就开始期待腊八节的到来了。
小时候,每逢腊八节前夕,妈妈就开始找食材了。由于那时候家日子过得十分贫苦,妈妈一直要把家大小不一的盆盆罐罐搜索个遍,再找出各类粗粮,在腊八这一天的早晨,早早起床,慢火熬煮成一大锅黏稠的粥,那就是大家特别爱喝的腊八粥。
虽然那种腊八粥味道比起目前的八宝粥差远了,可在那个食材紧缺的年代,那已经是家难得的美味了,由于一碗粥里藏了不少美味的“宝贝”。
每年熬腊八粥时,大家姐弟几个一直等得心焦,一个个急切地趴在灶台边上,轻轻地、满足地闻飘在空气中的粥香,盼着能早点品尝到。
粥终于出锅了,奶奶先盛一小碗,敬献给神堂和祖先;小姑姑走近院中的杏树,也给它“尝”几口;妈妈更忙,她要给家的小狗、小猫、小鸡都喝点腊八粥。
姑姑说:“杏树啊,吃点腊八粥,来年多结点果子。”大家也说:“杏树啊,吃点腊八粥,来年多结点果子。”我的小脑瓜立刻浮现出树上挂满黄澄澄杏果的景象,无声无息口里已满是涎水了。
看着小狗、小猫、小鸡们狼吞虎咽地喝腊八粥的情景,大家跟着高兴地乐。这一顿饭,即便洒在地上也不会有人责怪的,由于奶奶说,爱热闹的土地公公也是要尝尝腊八粥的。
全家人一边端着粥碗美滋滋地喝着,一边说着:“不要吃多了,腊八粥吃多了,就吃糊涂了。”满院子其乐融融。
现在,家的生活水平是“芝麻开花节节高”。做腊八粥的食材也愈加丰富了,还加入了各种果脯,味道甜美,色彩丰富,营养成分高。喝着如此美味的腊八粥,仍然会怀念儿时的腊八节,那一幕幕与家人共享腊八粥的快乐情景历历在目。
大家常说:“过了腊八就是年。”过腊八节体现着人与自然万物和谐共存的人文精神,更饱含着大家对来年的美好期盼。
2021过了腊八就是年感想作文有关文章:
★ 2021描写春节感想的作文5篇
★ 2021牛年新年感想出色作文五篇
★ 2021年过新年感想作文5篇
★ 2021中国传统节日新年感想作文五篇
★ 2021腊八节作文5篇
★ 2021新年年味感想作文五篇
★ 2021牛年新年感想作文五篇
★ 2021描写新年感想的作文五篇
★ 2021有关难忘的腊八节作文5篇
★ 2021回家春节主题个人感想作文